破案:開局拉滿神探技能

第174章 姜東的新思路

他笑著補充道:“別嫌我們誇得太直白,這案子僵持這麼久,如果真的能透過血跡鑑定找出嫌疑人受傷的關鍵證據,那絕對是我們下一步偵查的重大突破口!”

李旭和王佳對視一眼,彼此的目光中都透出同樣的凝重與敏銳。

作為常年奮戰在刑偵一線的老警察,他們太清楚了——一旦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在作案過程中受傷,案件就多了一個極具指向性的生物標記與行為特徵,這往往是突破積案最直接、也最可靠的線索。

沒過多久,姜東再次開口,語氣沉穩而堅定,彷彿每一個字都經過深思熟慮。

“李隊,王教,我認為我們有必要對現場的血跡進行更系統、更精細的二次提取。”

“雖然第一期取證時已經提取了大量肉眼可見的血跡,但受當時技術條件和勘查思路的限制,很多微量、潛隱或者形態特殊的痕跡可能被忽略了。”

“現在,鑑於此案的複雜性和偵破難度,我們應當重新審視現場,尤其要關注那些位置隱蔽、形態異常或被先前工作遺漏的微量物證。”

他稍作停頓,目光掃過在場每一個人的臉,繼續說道:“因此,我建議採用網格化提取法,對現場血跡分佈做一次徹徹底底的‘地毯式’篩查。”

“網格化提取?具體怎麼做?”

剛從門外走進來的方妍聽到這裡,不禁好奇地插話。

姜東轉向他,神色認真地解釋:“你來得正好,方妍。”

“麻煩你先協助我們對地面所有可見與不可見的斑跡進行分割槽拍照,並做好位置標號固定。”

“之後,我們將整個現場按網格劃分,每一格作為一個獨立勘查單元,分別取樣、單獨封裝、詳細記錄——就像棋盤格一樣,不放過任何一個單元格。”

王佳教導員微微蹙眉,沉吟道:“網格化提取……這方法我還是頭一次聽說。”

“是要把地面實際畫成格子,再逐個提取嗎?”

“沒錯,”

姜東鄭重點頭,“這個現場血跡分佈廣、形態複雜,每一處都可能與犯罪嫌疑人有關。”

“如果還按傳統方式‘抓大放小’,很容易漏掉關鍵物證。”

“雖然之前已經提取了200多份樣本,但我不敢保證其中沒有遺漏——特別是微量、轉移或擦拭型血跡。”

“如果按每兩厘米見方逐格篩查,檢出率和證據完整性會大大提高。”

李旭雙臂環抱,默然思索片刻,隨後望向王佳,語氣果斷:“我覺得可行。”

“這個案子我們從發案至今,幾乎動用了所有能用的偵查手段,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走訪排查更是不計其數,卻始終沒有突破性進展。”

“姜東提出的網格化提取,雖然工作量巨大,但或許是眼下最值得嘗試的路徑。”

他頓了頓,眼神銳利如刀,繼續分析:“假設嫌疑人確實受了傷,即便他及時用衣物包紮,出血量可能不大,但我們不能排除他在移動過程中——尤其是實施犯罪行為之後——有點狀滴落、噴濺或擦拭型血跡遺留在現場。”

“比如在客廳對男孩行兇時,是否因動作劇烈導致原有傷口重新出血?”

“是否有血跡被帶至其他區域?這些細微之處,恰恰可能是我們之前忽略的突破口。”

聽到李旭隊長的這一番分析,姜東不由得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李旭身為刑偵隊長,其邏輯推理能力和現場勘查經驗自然毋庸置疑,之前他表現得謙遜低調,反倒讓姜東一時忽略了他話語中的分量。

從現場痕跡來看,男孩應該是最後一位遇害者,兇手的手法極為利落,幾乎是一劍封喉,整個過程乾淨果斷、一氣呵成。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兇手當時右手已經受傷,他在實施這樣一個劇烈動作時,難道不會導致血液噴濺或滴落嗎?

如果確有血跡飛出,它們最可能出現在哪些位置?

又會以什麼樣的形態存在?

想到這裡,姜東微微搖頭,心底升起一股難以言喻的焦灼。

他原本以為自己對現場已經足夠了解,可此刻卻強烈地感覺到,還有太多細節沉沒在黑暗裡,尚未被照亮。

就在這時,小汪拿著一卷白色棉線走了進來,問道:“李隊、王教,你們看這種線行不行?夠不夠用?”

姜東接過線仔細看了看,又試了試韌度,點頭回應:“完全夠。白色反而更醒目,有利於標記和辨識。”

“我們就用拉線法,把這片區域劃分成多個網格,每一個格子分別進行血跡提取和鑑定,重點尋找是否有異常基因殘留。”

“好,那就開始吧!”

李旭一聲令下,眾人立刻行動起來。

大家分工協作,拉線、定位、貼上、記錄,有條不紊地將命案臥室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座標平面。

三十多分鐘之後,整個空間已被縱橫交錯的白色棉線劃分得密密麻麻,遠遠看去,猶如一張精心織就的漁網,網孔細密、分佈勻稱。

每個線條交叉的位置,也都貼好了編號標籤。

待全部佈置完畢,姜東走向王教導員,語氣鄭重地建議:“王教,我建議我們先對現場整體拍照固定,每一個小區域按數字順序編號,就像網格化管理那樣——1、2、3、4、5……依次標註。”

“之後再分片提取樣本。這樣將來哪一處驗出嫌疑人的DNA,也能快速反向定位它在現場的位置。”

“有道理,就照你說的做。”

王教導員剛表示贊同,一旁的李旭卻笑著插話:“等等,姜東,你這方法太漂亮了——你是不是以前學過統計學?”

“這種將空間量化、機率化的思路,刑偵實踐中真的很少人這麼系統地去用。”

姜東笑了笑,回應道:“大學時確實學過一點統計,不過那會兒純粹是為了應付考試。”

“沒想到實際辦案中竟真的用上了。”

“如果我們真能在某個網格中篩出關鍵血跡,那對後續的血跡形態分析和行為重建,應該會有不小的幫助。”

李旭點頭稱是,隨即轉身對方妍、小汪等人說道:“那行,咱們就按姜東說的,開始分割槽域提取血跡樣本吧。”

此刻,姜東卻悄悄退後兩步,低聲對李旭和王教導員說:“李隊、王教,你們先忙,我打算再去客廳看一下。”

他在想,兇手在殺害男孩的一剎那,是否可能造成血跡的拋灑或漂移?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