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宮的銅漏滴過卯時,淺金晨光漫過景陽宮窗欞,在顧淑儀腕間玉鐲上凝作硃砂霧。鐲身焦痕滲出的血珠遇光化霧,在案几上洇出半朵並蒂蓮,恰與劉十捧來的蜜漬梅花核壓痕重合。
少年撲通跪倒,袖中青銅釦滾落——扣上“青衿”二字與玉鐲裂痕嚴絲合縫,扣身暗紋在磚面顯影出太液池冰裂圖案。
“阿姊挪宮受委屈了!”劉十扯開桌兜,慄脯與胡桃滾落處,磚縫裡的硃砂粉被勾連成衛婕妤血書殘筆。劉十一晃著小腦袋湊上前,指尖蜜漬在案几畫出“燼”字,竟與玉鐲焦痕分毫不差。
劉八輕敲竹簡,墨錠滾落軌跡與承乾宮密信焦痕一致,墨漬在“青衿”二字上暈染,突然顯影出“劫”字。
顧淑儀撫上劉十後頸,觸到與玉鐲相同的焦痕——那是貴姬昨日用浸過藏紅花的荊條留下的鞭印。她解下鎏金香囊,囊內骨灰與硃砂的混合物敷上傷痕,竟與鞭痕組成“青詔”二字。
此時教授踏入門扉,手中竹簡破裂處滲出的硃砂與玉鐲共鳴,將“青衿劫”三字燒刻在青磚之上。
永和宮廊下,德姬宮娥紅翡攔著小景:“昨日遺落的鎏金梳匣,理當取回。”她袖中掉出的錦帕繡著太液池,池心骨灰並蒂蓮在日光下顯影,與顧淑儀玉鐲裂痕組合成“詔”字。
顧淑儀掀簾而入時,簷角冰稜墜落,砸在梳匣原屬的紫檀櫃上,櫃門鎖孔的形狀恰是玉鐲裂痕的映象。
“叫梁常侍來取。”她指尖劃過妝臺,檯面上突然浮出衛婕妤的批註:“正殿者,青詔之基也。”紅翡退至階下,見殿內飄出的薰香與自己袖中藏紅花粉末共鳴,在半空凝成“劫”字。
德姬在西側殿撕扯帕子,帕角繡著的並蒂蓮焦痕突然滲血,與顧淑儀新櫃的冰裂紋路遙相呼應。
顧淑儀用銀匙撥弄暖鍋時,牛肚滾油濺在青磚上,燙出與玉鐲相同的焦痕。小景捧著消食湯跪下,湯麵油花顯影出衛婕妤血書真跡:“以血為墨,以食為引。”
太醫診脈時,銀針突然發黑——那是西域“醉流霞”毒粉的徵兆,與芳良娣體內毒素同出一源,卻在她腕間玉鐲的硃砂護持下化作縷縷青煙。
“娘娘腹漲乃氣血通暢之兆。”太醫收針時,藥箱底的焦痕與玉鐲裂痕重合,滲出的硃砂寫出“孕”字。顧淑儀撫上小腹,那裡突然發燙,衣料下竟透出太液池冰裂圖案。
德姬在偏殿聽聞診脈結果,猛地捏碎了手中的白玉梳,梳背蝴蝶焦痕與玉鐲共鳴,迸出的火星點燃妝臺上的密詔殘片,顯影出“淑儀有孕,青詔將成”八字。
景陽宮暮色中,劉十捧著新摘的omegranate衝入殿內。果實滾落處,磚面顯影出衛婕妤的血書:“稚子之食,青詔之引。”顧淑儀咬開果殼,汁液在案几畫出“後”字,恰與玉鐲裂痕嚴絲合縫。
此時太液池冰面轟然開裂,裂痕走向與玉鐲、密詔焦痕完全一致,冰下硃紅光芒與她腹中熱氣共鳴,映出衛婕妤的虛影。
“此乃漢宮劫火淬鍊之孕。”虛影指著玉鐲,對懵懂的劉十一笑道,“待你長成,當以血火續全青詔。”顧淑儀忽然明白,自己誤食的西域奇果、德姬下的“醉流霞”,乃至每日膳食裡的藏紅花,皆是衛婕妤算定的青詔引信。
此時殿外傳來更夫敲梆聲,梆子聲在冰裂處迴盪,竟化作三百年前的《青衿曲》,與她腕間的劫痕共同烙印在漢宮的暮色之中。
德姬在西側殿望著永和宮方向,見正殿窗欞透出的硃紅光華中,隱約有並蒂蓮盛開。
她腕間玉鐲突然炸裂,碎片飛濺的紋路與太液池冰裂一致,每塊碎片上都刻著半枚“後”字——原來顧淑儀腹中胎兒,竟是用衛婕妤骨灰與她的血火淬鍊的青詔真身,而那些讓她腹漲的膳食,不過是啟用劫火的最後一味藥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