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皇后:重八,我後宮真沒藏男人

第26章 開始做精鹽

站在馬皇后身邊的朱棣,注意力被無煙灶吸引。

“母后,您發現沒,大哥和蘇河燒火時,周圍好像沒煙啊。”

去年剛隨徐達北伐歸來的朱棣,有過軍營生活經歷。

經他提醒,馬皇后也注意到異常。

尋常生火做飯,炊煙繚繞,可此時灶內火焰旺盛,鍋裡的水都沸騰了,卻幾乎看不到煙。

“是啊棣兒,這怎麼沒煙?蘇河,你這灶臺為何不起煙?”

馬皇后覺得這很重要,若能推廣,對大明必有助益。

蘇河正盯著鍋,聽到呼喚,先交代朱標:

“太子,待會兒鍋裡冒泡了,就加三勺鹼水進去,不能多也不能少。”

朱標點頭記下。

蘇河這才走到馬皇后面前:“娘娘剛才是問這無煙灶嗎?”

不小心說漏名字,馬皇后立刻追問:“對,這無煙灶為何不起煙?”

她雖讀書不多,也明白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可惜蘇河自己也只知做法,不明原理。

“娘娘,不是我不想解釋,是我真不清楚其中的道理。總之按我的法子挖坑,就能做出無煙灶。”

沒有得到原理,馬皇后有些失望。

但一旁的朱棣卻很激動:“請問,挖這種灶臺麻煩嗎?”

他敏銳地想到了軍事用途。

蘇河笑了笑:“不麻煩。四皇子殿下體力好,一個人一炷香就能挖好。若有工具,兩人配合半炷香就能搞定,甚至更快。”

他這次刻意使用了正式的稱呼。

朱棣顧不上稱呼問題,雙眼放光繼續問:“這鍋還能再做大些嗎?”

“當然可以。”蘇河看穿了他的心思,“你甚至可以按鍋底大小挖坑,這樣煮大鍋飯更快。”

朱棣激動不已:“太好了!太好了!以後我大明將士北伐,生火做飯就不易被敵人發現了!”

他想起隨軍北伐時,明軍常因炊煙暴露位置,遭受北元騎兵突襲。

有了這無煙灶,敵人就無法透過炊煙判斷明軍數量和位置,甚至可能誤判軍情而輕敵。

蘇河看著興奮的朱棣,心想不愧是後來封狼居胥的皇帝,看到什麼都先想到打仗。

“蘇兄!你快過來!這水怎麼變髒了?”

這時,鐵鍋旁的朱標忽然高聲喊道。

蘇河轉身跑過去。

只見沸騰的鹽水中,開始出現一些白褐色的碎塊,而且越聚越多。

“很好!”蘇河心中一喜,“髒東西開始和鹼水反應了!”

這方法在部隊裡被稱為“淋灰法”。

“蘇兄,你不是說能讓鹽變乾淨嗎?怎麼水越來越髒,碎塊越來越多了?”朱標滿臉不解。

蘇河只能儘量解釋:“這麼說吧,咱平常吃的鹽,看著乾淨其實很髒。得用特殊法子把髒東西分開。除了鹼水,點豆腐的滷水或雞蛋清也能用,但鹼水效果更好。再等等,這些東西會聚成餅狀……”

話音未落,沸騰的鹽水裡果然聚集起更多雜質,白褐色塊狀物越來越大,像鐘乳石。

蘇河看準時機,用勺子把它們撈出來丟掉。

隨著溫度升高,雜質不斷被析出。

直到不再有新的雜質出現,蘇河用木棍撐起鐵鍋。

“太子,你和四皇子找個乾淨瓷盆來接,上面鋪塊乾淨的屜布過濾。”

細小雜質無法一一撈出,只能過濾。

朱標立刻招呼朱棣,兩人一個端盆,一個鋪布。

蘇河將鍋裡的水倒入屜布。

液體滲入瓷盆,雜質被留在布上。

蘇河沒停手,舀水洗鍋,重新架回灶上燒。

感覺火候到了,他把瓷盆裡澄清的鹽水倒回鍋中蒸煮。

水分漸漸蒸發,鍋邊和鍋底開始析出潔白的鹽結晶。

水分完全蒸乾後,鍋底結滿了小山包般的白鹽。

蘇河看著這些熟悉的鹽粒,忍不住嚥了咽口水:

“太好了!終於告別那苦澀的鹽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