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點,正是醜寅之交,南京城的街上就已經開始有了車輛,街上燈火昏暗,可早朝的大臣卻都朝著午門匯聚而來。
實際上早朝的時間是凌晨五點,但為了不遲到,官員們都會自覺的披星戴月而來,在午門下靜靜候著。
如此一候,便要候半個時辰,故而在宮門開啟之前,百官會在午門之外聊聊天,扯扯淡。
直到六大尚書,幾個內閣大學士前來,眾人的閒聊方才會結束,可今日不同,朝廷重臣雖至,討論聲音卻不絕於耳。
因為他們看到了幾個久違的身影,楊溥、黃淮,還有解縉!自永樂十二年以來,楊溥黃淮已經在詔獄裡面關了一年。
至於解縉更是重量級,想當年的解縉那是風光無限,朱棣組建內閣,解縉便是第一任首輔。
而後編修《太祖實錄》、《永樂大典》、《古今列女傳》、《文華寶鑑》,均以他擔任總裁官員。
更被說後來幾次擔任會試考試官,時常出入宮內,為朱棣撰寫詔書,堪稱永樂一朝第一寵臣。
可飛的越高,跌得越慘,自永樂五年開始,就被貶廣西布政司右參議,後來繼續便為交趾布政司右參議。
直到永樂九年,因為上疏觸怒了朱棣,最終關入詔獄,拷打至極,幾乎死在了牢中!
因為此事解縉二字對於大明百官而言,幾乎可謂是查無此人了,可現在,解縉卻出現在了午門外。
這件事,絕對是一個足夠讓百官驚異的訊號,除開之前瓊州船隊出現外,最讓人驚訝的訊號!
到底是什麼,讓皇上連解縉都給了放了出來?文武百官議論紛紛,除了少數關係好的會打招呼之外,沒人敢上前問話。
因為他們還不確定,現在的解縉等人,到底是罪官,還是已經官復原職,官場第一原則,看不清楚的時候,就別出頭!
其中臉色最冷的,就是胡廣,看著解縉出獄,他這個親家可謂是心緒複雜,因為他這惜命,昔日解縉他沒有出過頭。
後來見解縉放不出來了,他便準備悔婚,虧得他女兒執意要嫁,這才保持著親家之名。
但以前關係多好,現在關係就有多糟,由是看著解縉,他眼神中滿是冷漠,冷漠之中又在思考,皇帝把他女婿瓊王帶了過來,看著是要有大動作。
可釋放謝縉,卻又代表朱棣準備穩固太子勢力,因為解縉就是太子朱高熾的鐵桿支持者。
眼下即寵庶子,又穩太子,這難道不是自相矛盾麼?如此想著,他當然很想去問問自己女婿細節。
偏偏昨天他又被禁足,只能等著今日朝會之後,才能搞清楚到底發生了何事,現在也只能想一想。
而與胡廣不同,楊士奇和解縉關係還行,眼見眾人出來,便上前和眾人打起了招呼,一陣詳談。
談的自也不是什麼國家大事,而是家長裡短,如此談了幾句,便又回到了群臣隊伍中。
眾人如此等著,時間來到寅時莫,五鳳樓上鐘鼓敲了三通,便見右掖門大開,從中行出了大量軍士。
這裡便得提一句,午門不是一道門,而是一道城牆,下設三道主門,兩道側門,主門供皇上進入,側門則是官員通道。
百官上朝之時,主門也是不開的,官員上朝,需要從右掖門進入,到金水橋排好佇列,等待鳴鞭。
鳴鞭之後,依次過橋,直到奉天殿前,排成兩列,文官在左,武官在右,站在御道兩旁等待皇帝前來。
此時眾人入得廣場,便列在奉天殿前,遠處立著金臺,為皇帝御座,忽逢樂起,朱棣邁步行入。
至此再次鳴鞭,鴻臚寺官員出列高呼道:“入班”,一聲呼喊後,群臣進入御道,行一拜三叩首之禮,朝會便正式開始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