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替弟從軍,歸來被奪軍功

第58章 收留難民

石柱城外,難民隊伍綿延數里,衣衫襤褸,面黃肌瘦。

楚軒站在城門樓上,看著下方黑壓壓的人群,對身旁的王嫣兒道:“開城門,全部接納。”

王嫣兒有些擔憂:“夫君,這麼多難民,糧食夠嗎?”

“抄沒的鄉紳糧囤還有不少,新種的土豆、玉米也快能收了。”

楚軒語氣堅定,“開啟糧倉,先熬粥賑濟。紡織機廠正好缺人手,讓女眷們去學紡織;男丁中年輕力壯的,分到軍械廠和礦場,老弱的安排去開墾荒地。”

城門大開,衙役們有序引導難民入城。

一個抱著嬰兒的婦人跪在楚軒面前,泣不成聲:

“將軍救命!沈家軍燒了我們的村子,殺了我男人,求將軍收留我們娘倆……”

楚軒伸手扶起她:

“起來吧,到了石柱,就有活路。去那邊登記,領粥喝,然後會有人安排你們做工。”

他轉向身旁的吏員,“登記時問清籍貫、特長,女眷優先安排紡織廠,男丁按體力分配。”

難民們湧入城內,看到街邊支起的粥棚,熱氣騰騰的米粥散發著香氣,許多人當場跪倒在地,磕頭致謝。

一個白髮老翁捧著粥碗,手顫抖著,淚水滴入粥中:“這輩子……總算能喝上一頓飽粥了……”

數天後。

紡織機廠設在原鄉紳的空宅院內,數十臺仿珍妮機已除錯完畢。

王嫣兒親自坐鎮,指導難民女眷操作。

“看好了,這是錠子,紗線從這裡過……”

她耐心演示著,“手腳要協調,熟能生巧。織出一匹布,就能換半鬥米。”

一個名叫春桃的年輕婦人,手指被紗線磨破了皮,卻咬牙堅持著。

當她終於織出第一尺平整的布匹時,眼中泛起了淚光:

“以前在老家,給地主家織布,工錢連肚子都填不飽。現在……我自己能掙糧食了!”

軍械廠裡,錘聲叮噹。陳豐毅正在指導男丁們鍛造箭頭。

“淬火的時候要快,不然硬度不夠!”

他大聲喊著,“這些箭頭,將來是要射向沈衛國的匪兵的!你們做工越用心,咱們的兵就越強!”

一個曾是鐵匠的難民主動上前:“陳大哥,我懂淬火,讓我來試試!”

他接過燒紅的箭頭,精準地浸入水中,發出“滋啦”一聲響,取出後用錘子敲擊,發出清脆的金屬聲。

陳豐毅點頭:“好手藝!以後你帶幾個弟兄,專門負責箭頭淬火!”

礦場裡,男丁們扛著鋤頭鎬頭,在山坡上挖掘鐵礦。

雖然辛苦,但每人每天能領到兩個玉米麵窩頭,還有一碗菜湯。

一個叫李壯的漢子,邊挖邊對同伴說:

“以前給沈衛國那狗賊修城牆,累死累活還不給飯吃,稍不留神就被鞭子抽。現在在這,幹活雖累,卻能吃飽,還能掙工錢給家裡寄!”

楚軒時常到各工坊巡視。

在紡織機廠,他看著飛轉的錠子,對王嫣兒道:

“產量還要提高,不僅要供石柱軍民,還要能賣到周邊州縣,換取藥材和鐵器。”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