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我無限白粥,號大賢良師!

第10章 天殺的畜生!

兩位鐵血悍卒的狠厲氣勢,瞬間點燃了壓抑在村民心底那股不甘的反抗之火!

“對!跟他們拼了!”

“反了!反了!這賊老天!這狗官府!”

“躲山裡!總比死在這兒強!”

絕望的情緒被引燃,化作了孤注一擲的瘋狂和決絕!

看著躁動起來、眼中燃起反抗火焰的人群,張九寧知道,火候已到!

他再次提高聲音,添一把柴:“但我們入山,不是去當賊!不是去打家劫舍,禍害百姓!”

他目光灼灼,帶著強大的信心:“我們是去求生,去尋一個容身之處!”

“畢竟憑藉我之太平道法,我們又何須去打家劫舍!”

聽到張九寧此言,村民微微騷動,幾名老者的臉上更是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

是啊,若是眼前的這位道長還能夠繼續引來糧食,那麼他們入山就不是去當賊,而只是找一處可以不被官府禍害的所在!

不劫人,哪裡能叫匪?

縱然知道這只是安慰自己的話,他們的行為在官府看來沒什麼兩樣,但是眾人還是心動了。

官府已經如此不仁,難道自己還要替官府守節嗎?

現在他們要過的,只有自己內心的這一關。

而張九寧所說,卻是給了他們一個說服自己內心的理由!

人群的騷動逐漸平息,人們對前往廬山不再是滿心抗拒,更多的是對未知和離開自己生活多年家鄉的恐懼!

見到這一幕,張九寧頓時趁熱打鐵的說道:

“我聽說北方的魏國也遭遇了大災,如今民不聊生,還有什麼比保住自己的性命更加重要呢?”

而張軒賢眼見張九寧決心已定,渾濁的老眼掠過一絲複雜,但更多的是一種破釜沉舟的釋然。

他嘶啞著嗓子,強忍背上鞭傷的灼痛,用力頓著手中臨時削尖的木棍:

“都聽見了,道長慈悲,願意帶著咱們一起求活!都趕緊收拾傢伙,咱們得趕緊出發!”

聽到張九寧和老村長所說,村民終於徹底下定了決心。

“道長和村長是有見識的,咱們得聽道長和村長的!”

“聽道長的,聽公公的!”

“孩他娘,快把炕蓆下的糠餅揣上……那點東西好歹也能頂一頂!”

“海升,家裡的鍋得帶上啊!”

“我的老天爺,家裡的鋤頭……”

原本聚集在村口準備拼命的人群瞬間散開,像被捅了窩的蜂群,各自跌跌撞撞地衝向自己那破舊的家。

奔跑聲、翻箱倒櫃聲、叫嚷混雜在一起,在殘破村落裡激盪出逃亡前的倉皇交響。

小半個時辰在焦灼的等待中流逝,每一息都彷彿被拉得很長。

終於,在張軒賢拄著木棍,一家一家的催促下,數十個拖兒帶女、揹著簡陋包袱的村民總算匯聚在了村口。

張九寧默默地看著這群衣衫襤褸、面如菜色,眼神中交織著迷茫、恐懼的村民,心中湧起一股奇妙的感覺。

那種感覺,讓他覺得心中沉甸甸的!

“走!”深吸一口氣,張九寧壓下心中的沉重,指向東南方那片在夜色中更顯幽深莫測的巨大山影。

“我們去廬山!”

沒有豪言壯語,只有沉甸甸的求生本能驅動著腳步。

這支由饑民、前邊軍和道士組成的奇特隊伍,深一腳淺一腳地踏入了荒蕪的田野,踏上了通往廬山、通往未知命運的路途!

轉眼間半天過去,夜幕如墨,沉沉地壓向這片飽經苦難的大地。

白日裡毒辣的日頭消盡了餘威,只剩下山風帶著刺骨的涼意,在龜裂的河谷與崎嶇的山路間嗚咽穿行。

金橋村的隊伍停駐在距離金寨灣不足一里的一處背風山坳裡,而經過了小半日的趕路,隊伍早已疲憊不堪。

許多老人和孩子早已到了極限,孩子腳底的破草鞋磨穿,小小的身軀蜷縮在同樣枯瘦的父母懷裡瑟瑟發抖,微弱的啜泣聲壓抑在喉嚨深處。

見狀,即便是張九寧心中恨不得今日便抵達廬山,也只能暫時停下自己的腳步!

看著不遠處隱約可見的村莊影子,張九寧有些疲憊的揉了揉眉心,朝著張軒賢問道:“老丈,此處是何處?”

想著自己等人一路行來的方向,張軒賢沒有猶豫,而是瞬間回答道:“此處乃是金寨灣。”

說著,這位走了半天、同樣滿是疲憊的老村長不由得笑著說道:

“這金寨灣和我們金橋村可是有些姻親,根娃他的二舅奶奶,便是嫁到了這金寨灣的張二壯家中!”

聽到自家村長和張九寧在討論金寨灣,不遠處的張海升也湊了過來,饒有興致的說道:

“我二姨也是嫁去金寨灣的!咱們村裡可是有不少人家和金寨灣的人是姻親!”

聽到張海升和張軒賢的話,張九寧頓時挑眉,轉頭看向村民。

一路行來,許多村民早已經疲憊不堪,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和小孩尤甚。

而且這年代的醫療水平不發達,壯年男女露宿荒野也就罷了,若是這些老人小孩也露宿荒野,恐怕一場風寒就能夠要了他們的命!

若是這金橋村和金寨灣有舊,能不能請一些長者帶著孩子,去金寨灣借宿一晚?

而且,他們也不白借宿。

有張九寧在,他們完全可以以白粥衝抵借宿錢!

並且,兩村有通家之好。

若是細細叮囑一番,再加上白粥封口,想必金寨灣的村民會為他們保守秘密!

想到此,張九寧精神一振,將自己的想法和張軒賢等人一說,幾人頓時眼前一亮。

這想法,可行!

見到張軒賢也贊同自己的想法,張九寧頓時讓橫七豎八躺倒在地上的村民燒水煮豆。

他,要再次施展道法“引粥”!

聽到張九寧說要再度引粥,原本還疲憊不堪的村民頓時士氣一振。

他們跟著張九寧,為的不就是這一口白粥嗎!

頓時,眾人燒水的燒水,撿柴的撿柴。

而張九寧也沒有令眾人失望,隨著幾顆豆子被張九寧像模像樣的放入到鐵鍋之中被煮開,粘稠的白粥頓時在鍋中被張九寧具現而出!

見到這一幕,村民們不由得歡撥出聲。

哪怕是第二次見到這一幕,他們還是為這樣的神蹟所折服!

民以食為天,沒有什麼比填飽肚子更加重要。

而張九寧,顯然便是那個能讓他們填飽肚子的人!

具現出白粥之後,張九寧卻是沒有第一時間將其給飢餓的村民分食。

他倒出半鍋還冒著熱氣的白粥,交給了三名和金寨灣有姻親的老者,讓他們憑藉這半鍋白粥,帶著十三名孩子去金寨灣之中借宿!

為首的老者張康有些吃力的接過這半鍋白粥,先是謝過了張九寧,旋即才帶著那些孩子緩緩走向金寨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