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cabrera自己設計了一個環形磁單極子探測器,此探測器依據磁單極子穿過導線環時會產生類似法拉第實驗中磁鐵穿過線圈所產生電流的原理構建。
令人驚喜的是,在2月14日晚,該探測器探測到了一個呈現磁單極子特徵的完美訊號。
然而,眾多科學家包括他自己後續做了很多相同的實驗,卻再也沒有收到同樣的訊號。cabrera的磁單極子探索便無疾而終了。
但他為此次邂逅取了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名字——情人節的不速之客。
這樣的名字無疑是給磁單極子的探索增添了神秘和浪漫,讓回顧這段歷史的徐凌不由得嗟然長嘆。
現代的探索手段也層出不窮,包括運用高能粒子加速器、探測宇宙射線、探索地磁場等等。在這中間,有一個記錄讓徐凌同樣驚歎不已。
icecube是一個位於南極冰層中的中微子望遠鏡。它透過檢測穿過冰層的宇宙中微子產生的奇倫科夫光來工作。
它有5160個數字光學模組,排列成86個垂直的線列,凍結在冰面1500-2500深處,覆蓋總體積約為一立方公里。
雖然最終這個人們寄予厚望的儀器並沒有找到磁單極子的直接證據,但在一定程度上預言了磁單極子可能的能量等級。
收集到了這些資料,徐凌立馬開始了鍵盤上的敲敲打打,一個論文的框架應運而生:
《磁單極子的歷史、現狀和未來》
“關鍵詞:磁單極子,宇宙射線,天體粒子物理,高能粒子互動作用。”
“摘要:自1931年狄拉克提出磁單極子存在的理論猜想以來……”
顯而易見,徐凌這篇論文分成了三個部分,前面的兩個部分主要透過蒐集各種資料整理而成,最後一個部分徐凌想提出一些可行的方法。
那麼之前的方法為什麼一直都沒有找到呢?
徐凌陷入了沉思。
地面探測和高空探測都沒有成功,究竟是為什麼?
是因為磁單極子的流量和速度太小而被地球或者其他天體的磁場捕獲了嗎?
那麼應該在哪裡進行探測呢?
地面……
高空……
還有哪裡呢?
靠!
太空啊!
怎麼沒想到這一茬!
徐凌瞬間充滿了驚喜,一大段文字被他飛速地打了出來:
“結合對過去人們的探索歷程的研究,我建議接下來的探索應該在太空中進行,藉助我國的空間站和衛星專案進行。”
然而,這麼一個簡單的說明是不夠的,徐凌能想到,別人自然也能想到,但為什麼至今沒有成果呢?
徐凌繼續寫道:“在太空中,可以同時進行宇宙射線的探測和地磁場的測量。而且此時假設有磁單極子存在,必然會有部分粒子沒有被捕獲。”
“為了更好地辨別宇宙射線中的粒子種類,我建議研發一臺在tev能段靈敏的電子譜儀。
……”
ctrl+s
呼——
終於寫完了,徐凌長舒了一口氣。
雖然很多內容是對各種資料的整合,只有最後的內容是自己總結出的,而且還不一定能有什麼用。
但徐凌仍然對此很滿意。
困擾了林雨欣許久的論文,兩三個小時就被自己拿下了,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就一個字!
爽!
怎料,就在這時,沉寂了許久的系統竟然發出了機械提示音:
“檢測到宿主獨立完成了一篇論文,恭喜宿主達成成就——零的突破!獎勵100勵志點,並解鎖成就係統!”
我靠!
系統居然還有隱藏功能!
而且一來就獎勵了100勵志點!
徐凌驚喜不已的同時又有些追悔莫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