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紙的大體框架沿用了課題組原有的思路和方法。
但在很多程式碼和演算法的處理上,呈現了更加豐富的變化。
不少徐凌自以為已經達到極限的程式碼,在系統圖紙中卻還能夠繼續最佳化。
不少徐凌認為無比重要的程式碼,系統反而進行了刪減或改寫。
而到最後,整個程式碼可以說是十分的流暢絲滑,美不勝收。
第二天,當眾多計算機學院的師兄還在電腦面前抓耳撓腮時,徐凌拿著已經“本土化”的abs橋來到了實驗室。
所謂本土化,就是掃描到自己的電腦上。
“我已經有解決方案了!”
清了清嗓子,徐凌朗聲說道。
“什麼?已經解決了!”
眾師兄的眼裡充滿了不可置信。
昨天還一籌莫展的,怎麼一夜之間說解決就解決了。
但事實勝於雄辯,徐凌當即把所有演算法展示了出來。
“靠!這裡居然可以這樣寫?我怎麼就沒這個膽子?”
“我靠!你看這裡,竟然可以這麼簡潔!”
……
一時間,兩岸猿聲啼不住。
但眾師兄的心裡還有一個問題。
那就是,程式碼雖然看起來完美,但它到底能跑嗎?
徐凌淡淡一笑,沒有任何廢話,直接演示了一遍。
不管是簡單的資料還是複雜的資料,程式都能穩健地執行。
“誒——不服老不行啊,未來終究是年輕人的。”
一位師兄老氣橫秋地說道,頗有分蕭瑟落寞之意。
但不管怎麼說,眼下困擾眾人許久的瓶頸終於被打破,興奮和喜悅才是主旋律。
徐凌的興奮從拿到圖紙開始,一直都還未曾消退。
只需要再花幾天時間對當前的系統做一次全面的測試和檢驗,課題組的研究就能進入下一個階段了。
那就是極端環境的模擬與改進方法的摸索!
而這也是整個課題研究的終極目標!
……
隨著課題組的研究進行,時間也在悄然而逝,現在已經是十一月中下旬了。
而這個時間節點也有些特殊,剛好就是這學期的期中考試。
然而,值得大書特書的不再是作為學生的考試,而是徐凌作為助教與考試的糾葛。
11月18日,上午八點二十分,距離力學考試正式開始僅有十分鐘。
“請同學們把與考試無關的東西,包括參考書籍、筆記以及電子產品放到指定位置。考試即將開始。”
念著這段聽了無數遍的話,徐凌有種奇妙的感覺。
“助教,可以用計算器嗎?”
一位學生問道。
“可以。”
徐凌點了點頭。
但實際上,整張卷子徐凌是看過的,根本沒有數值計算的內容,全都是符號。
讓他們用計算器,不過是起到一個心理安慰。
幾分鐘後,教室裡的位置也沒有了空缺,站講臺中央的張忠堯揮了揮手,示意髮捲。
徐凌隨即將數好了的試卷分發到第一排。
嗯……
我是就這麼站著呢?還是下去轉幾圈呢?
考試開始後,徐凌百無聊賴地想著。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