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好吃了飯再來找張建川,毛勇和馬成友與張建川揮手道別,張建川這才又晃晃悠悠地蹬起腳踏車往家裡去了。
張建川的家在東區十二棟。
張建川把腳踏車架在門口時,就碰到了鄰居鍾偉民。
“鍾叔。”
“喲,建川回來了?”
鍾家和張家關係很好,鍾偉民練過武,是正經八百有幾刷子的武術運動員,在張建川小時候也經常帶張建川練武。
當然那會子老爹讓張建國張建川兩兄弟跟著鍾偉民習武也是鍛鍊身體,沒其他想法,兩兄弟也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但是在82年電影《少林寺》放映大火之後,張建川和其他同齡人一樣,也很是痴迷了一陣練武。
暑假回來纏著鍾偉民學武,才算是續上了這層淵源,一直到部隊裡,也算是讓張建川成為偵察兵的幾分底蘊了。
要說鍾偉民也算是張建川習武的“啟蒙恩師”了。
“嗯,回來休息一天。”張建川覺得自己年齡長大了,好像和周圍鄰居長輩們關係也就開始疏淡了不少,也沒啥話說了,不知道是不是都這種情況?
鍾偉民提著一罐沙蟲,另外還有一包泥巴,內裡應該是挖的蚯蚓,正準備出門去釣夜魚,也只和張建川說了幾句,便出門了。
進了屋,母親正在小廚房灶頭上炒菜,見二兒子回來了,便招呼道:“建川,你爸還沒回來,等一會兒再吃飯。”
“噢。”張建川應了一聲,“大哥呢?”
“在屋裡呢。”曹文秀回了一句,“也剛回來,成日裡在外邊鬼混,也不知道早些回家。”
張建川苦笑,大哥又沒工作,難道成日裡就在家蜷著?
這都幾年了,張建川也能體諒大哥的憋悶煩躁,廠裡不招工,只能在家裡閒著,想工作都快要想瘋了。
一進門就看見躺在沙發上的兄長,一本快翻爛的瓊瑤《煙雨濛濛》蒙在頭上,一動不動。
“回來了?”
“嗯,門口碰到鍾叔又出去釣魚去了,你不跟著去?”張建川知道大哥閒著無事有時候也會跟著鍾偉民去釣魚,甭管怎樣,偶爾能調回來幾條魚,也能給家裡改善伙食。
“不去了,熬一宿也釣不到一條,媽看見又要罵。”張建國把蒙在臉上的書拿下擱在一邊,嘆了一口氣:“早知道我也去當兵了,回來起碼也能去派出所當個聯防,好歹能找到點兒事做。”
在廠裡當兵佔名額是不可能的,那需要城市戶口,每年指標極少,就算是張建國是城鎮戶口也輪不到他。
張建國當初還沒有農轉非,可以在東壩鎮以農村戶口去當兵,不過錯過那一次農轉非機會,日後又未必能農轉非了。
*****
求追讀,求月票!二分段賞支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