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伍抵達祠堂門口,全體停下,吹鼓手改奏《安神調》。
祠堂正堂供桌上香燭高照,已經擺好三牲豬雞魚、水果、酒等祭品。
抬譜人緩步進入祠堂,將譜箱輕輕放在供桌中央,禮生喊:“譜歸位……”
全體族人四拜興。譜師上前,開啟譜箱,取出族譜,將總譜展開一頁,露出始祖名諱,供族人瞻仰。此時禁喧譁,僅聞燭火噼啪聲,氣氛肅穆。
蘇錄瞪大眼睛,看著那張總譜上‘蘇公諱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諡文忠,自眉山遷蘇州。’的字樣,感覺還是很震撼的。只是不知道為啥把他爹撇了,難道蘇老泉排面不夠嗎?
迎譜完成後,老族長便手持族譜,向族人誦讀家訓:
“讀書正業、孝慈仁愛、非義不取、為政清廉!”
老族長念一句,族人們便跟著誦一句,蘇錄也跟隨其中。他終於明白了蘇家對讀書做官的執念是從哪來的了,哪怕已經淪落到這大山深處,依舊有祖宗在督促著他們呢。
然後老族長又講述了家族的歷史,前面七成是蘇東坡的傳奇人生,後面一成是家族世系。他們這一支是蘇東坡長子蘇邁的四子蘇筌之後,兩宋和元朝時一直居於蘇州。
洪武趕散時,十代濟民公被強遷到了鳳陽成了軍戶。洪武十四年,又隨郭英的大軍來到此地,遂一代代繁衍下來,到蘇錄這一代已經又是六代人了。
“所以說我還是蘇東坡的十六世孫?”蘇錄掐指一算,這下學習的動力更足了。
最後,老族長帶領族人齊喊:“不忘先祖恩,世代永相傳!”
儀式結束後,族譜將留在祠堂供桌,直至次日祭祖結束,再送到五房落譜。期間會有專門的守譜人寸步不離,以防萬一。
但族人們並不會散去,而是熱熱鬧鬧擺起了九大碗。九大碗就是壩壩宴,相當於全族一起吃年夜飯了。
祠堂內外,連長長的巷子裡,都設上了長几,每條几上擺九個粗瓷大碗,有燒白粉蒸肉、扣雞扣鴨甜酸魚,還有清蒸雜燴之類,費用由蘇記酒坊支付。
雖然酒坊的生意每況愈下,但過年不讓族人吃好是要捱罵的,更不能在程家面前丟了份子。
蘇錄那位酒坊大掌作七爺爺一臉的肉疼,他孫子蘇浪卻開心地夾著大塊燒白往嘴裡送。“嗯嗯,好吃好吃……”
還不忘招呼蘇錄:“快吃啊,我爺爺說九大碗辦不了兩年了。以後可能就只有三大碗,五大碗了……”
“怎麼了?”
“酒坊生意太差唄。”小胖子沒心沒肺道:“聽說咱們的酒比程家便宜一半,還賣不過程家。嗯嗯,粉蒸肉也好吃。”
“白酒是這樣的。”嚼精兒蘇淡一臉懂行道:“口感差一點,價錢就賤一半。”
“所以你們兩個好好上學,將來考中秀才,把咱們的井再搶回來。”小夥伴們已經把希望寄託在他和蘇錄身上了。
他們沒有蘇浪那條件,只能老實下來幹活了。這輩子都不會再碰一下了……
“哎呀,別說這些掃興的了。”蘇浪嗦一下油光光的手指頭,問道:“咱們哪天去太平廟會?”
太平鎮的廟會雖然比不了縣城的,但也聚集了方圓百里的軍民土著,各種好吃的好玩的琳琅滿目。對娛樂匱乏的小鎮少年們來說,過年逛太平廟會是天大的事情。
蘇錄已經問過二哥了,廟會是從初一到十五。他又問眾人道:“啥時候最熱鬧?”
“頭三天差一些,大家拜年的拜年,回門的回門,得從初四才熱鬧起來,當然還是正月十五最熱鬧。”蘇浪說完便建議道:
“要不咱們初四去吧?”
“好啊。”眾少年欣然同意。
“秋哥兒你也去吧?過年就別要債了。”蘇浪又對蘇錄笑道:“讓人家歇歇吧……”
“我會去的,不過我沒法跟你們一起去,咱們在集上會合。”蘇錄便笑道。
“集上那麼多人,上哪找你去?”少年們發愁道。
“放心,哪裡最顯眼,你們就往哪去,一準兒能找到我。”蘇錄笑道。
“哈哈,有意思,那我們到時候就找找看。”少年們正是找樂子的年紀,這下都來了興趣。
~~
正月初一清早,族人再次齊聚落譜,然後一起回到祠堂,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晚輩發紅包。
散了之後,再跟著大伯和父親串串門,去給那些外姓街坊拜個年,回到家時已經傍晌了。
“走了走了。”蘇有才便迫不及待地催促兒子們。
“吃了飯再走吧?”大伯孃從伙房裡探出頭來。
“不了不了,我們趕時間。”爺仨便一溜煙兒下樓去了。
“怎麼說話呢?這麼見外。”大伯瞪她一眼。
“不是你讓我對他三口好點嗎?”大伯孃委屈巴巴道。
“假。”大伯無語道:“做完了裝食盒裡,我給他們送過去。”
頓一下又道:“裝多點。”
“知道,夏哥兒能吃嘛。大年初一還能不讓他吃飽?”大伯孃滿口答應。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