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2013:超級科技帝國

第77章 形變能力設想,那不成變形金剛了?〔

李風庭本以為遠端控制武裝機器人的延遲可能會飆到500ping值,結果沒想到連400ping都沒過。

就這個延遲資料,絕對超預期的。

因為正常情況下根本用不到1500公里那麼遠的距離,戰爭狀態下,操作武裝機器人的人類戰士並不需要部署在上千公里那麼遠。

大後方在距離前線戰場100公里以上200公里以內完全足夠,尋常火炮射程根本就夠不著。

若是求穩,也可以再延長100公里。

讓操作員部署在距離前線300公里的大後方,這個距離,敵人想越過前線的武裝機器人攻打後方的操作員部隊,就只能用導彈了。

但要實現300公里距離的導彈突防,敵人打擊成本是會蹭蹭飆增。

而且己方也不可能讓控制武裝機器人的操作員密集扎堆,一定是分散開來的,操作員在全向運動平臺裡移動,可以在一個固定位隱蔽起來。

對敵方而言,哪怕是導彈最終艱難突破300公里內佈下的重重防禦網,最後都不知道打哪才好,會有種拔劍四顧心茫然的無力感。

按照現在的資料結果來看,如果距離縮短至200公里左右,延遲可能會下降到50ping值。

這個延遲數值,就算是玩家打遊戲的體驗都是很舒服的ping值區間了。

陸安瞄了眼李風庭說道:“若是有預警機的輔助,或者是用一個比較大型的無人機改裝一下,作為通道中轉強化,延遲還能進一步得到最佳化。”

聞言,李風庭點了點頭說道:“真要是在戰爭狀態,肯定不會吝嗇幾架無人機的輔助。”

比如要是進入巷戰,戰場環境有很多建築物阻擋,這個時候就更加需要無人機盤旋高空提供訊號支援。

甚至招募一些技術很高的無人機飛手,控制穿越機在建築內部快速穿插,進一步增強部隊的整體態勢感知能力,相當於己方是地圖全開跟敵人打。

陸安沉聲說道:“不過要想實現1000公里距離遠端控制達到50ping值以下,至少需要5g通訊技術的支援。當然,在當前的通訊技術水平下,在距離上做些妥協,在機器人本身的硬體和軟體演算法上做些最佳化,也能達到使用標準。”

關於5g通訊技術這個問題,陸安倒也沒打算自己去搞。

交給仲興、樺為那些通訊公司去點亮這個科技樹就行了,雖然陸安也能輕鬆搞定,但他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所有的科技樹都自己去點亮。

同時也得讓別人有飯吃、有生存空間,不然睜開眼全都是對手,一個朋友都沒有。

李風庭大為滿意道:“能取得目前的效果已經非常不錯了,解決有無問題,剩下的就慢慢來吧。”

陸安瞅了眼螢幕上的資料,自顧自地說:“遠端控制下的命中率稍微有點低了,不過問題不大,有最佳化方案可以搞定。”

聞言,李風庭好奇道:“哦?”

陸安微笑道:“這個不難,讓智慧輔助瞄準系統有一個延遲修正即可。”

現在的李風庭對於陸安說能搞定,他是一點都不懷疑了。

這年輕人的技術開發能力實在過於強悍,他說能搞定的技術痛點,目前就沒有搞不定的,關鍵解決技術問題的效率還賊快。

……

隨著本次測試結束,李風庭跟陸安在基地裡的一個會議室溝通進一步的事宜。

“陸安同志,軍部內最近也在探討打造純機械化混編部隊的可能性,你開發的武裝機器人的火力雖然相較於傳統步兵有了成倍提升,但仍處於輕火力範疇。”

“軍方的設想是,能不能開發一種具備重火力輸出的機械作戰單位,也能像武裝機器人那樣遠端控制,讓戰士在大後方操作。”

“最好還是具備全地形能力,跟武裝機器人混編構成純機械化作戰兵團。”

李上校這話,字裡行間都在表達對火力不足的焦慮。

顯然,看著陸安團隊取得如此超預期的進展,軍方也更加敢想了,最近就在不斷研討打造純機械化混合作戰兵團的構想和可能性。

李風庭補充道:“此外,還需要一種專長型機械單位,它的定位是後勤醫療,發揮戰場醫療兵的作用,當然‘醫療’物件是武裝機器人,對戰場上那些機體結構受損減員的戰鬥機器人進行快速檢修、快速更換受損部件。”

既然都要打造純機械化混編作戰兵團了,前線就不能有人類戰士,全都實現機械化。

那麼醫療機器人也得有,這樣前線“受傷”的戰鬥機器人失去戰鬥力時,在更換受損部件、快速修好後,立馬就能原地復活再次加入戰鬥序列。

這就是人類戰士所不能比擬的優勢了,人類戰士受傷了,很難繼續戰鬥。

輕傷都得十天半個月痊癒,重傷的話就只能送到大後方。

但是機器人就沒有這個問題了,戰鬥過程中受損部件一換,直接就能原地爬起來再戰。

有了專長型的醫療機器兵加入到前線,就意味著機械兵團具備實時戰場回收能力,進而轉化為更強的持續作戰能力。

比如一個武裝戰鬥機器人被重火力轟了個稀碎,徹底不能修復,確認這個武裝機器人報廢后,正好後勤補給還沒到或者用完了,專長型醫療機器兵可以現場拆解那些未被徹底損毀的部件進行回收,其它武裝機器人對應受損部件就可以直接更換使用。

這也是武裝機械獨有的戰場優勢,當兩個武裝機器人,一個徹底報廢,另一個只是部分元件損毀,正好報廢的那個機器人身上有個部件沒有損毀,拆下來換到另一個機器人身上,那麼這個機器人就能繼續戰鬥。

如果是兩個人類戰士,一個陣亡,另一個重傷失去了一條胳膊一條腿,那可就沒法用另一個陣亡的戰士身上的胳膊腿給他接上。

也就是說,機器人遇到這種情況還能確保其中一個機器人繼續戰鬥,能保留50%的戰力,而兩個人類戰士出現這種情況就損失全部100%戰力。

陸安聽到李風庭的設想,想了想沉聲說道:“要打造這樣一支多兵種的混編機械化兵團,難度不小重,研發工作量也大,我需要好好構思一下,不過技術面的可行性應該是沒問題的,就是沒那麼快。”

聽到陸安說具備可行性,李風庭精神大振。

陸安微笑道:“其實我很早就在考慮,讓武裝機器人具備機體結構的形變能力,就跟變形金剛一樣。”

“比如在戰場需要快速支援時,跑肯定是沒輪子快。要是具備結構變形能力,人形機器人切換成全地形機車模式,時速飆到一兩百公里,不論是戰場突防還是支援,都能帶來巨大的增益效果。”

“而且變形成非人形態的武裝機械,就可以成為重火力發射平臺。”

經典的107火主打一個便宜皮實,有支架可以發射,木有支架也能發射,就算弄丟了發射架,點根火柴也能發射。

現在部隊裡的戰士,一個人都能背兩枚107火,一枚炮彈的重量才18公斤。

而武裝人形機器人設計的負重上限265公斤,整個10枚不是問題,還能冗餘85公斤的負重。

陸安這話讓李風庭當場呆愕,他是真沒料到陸安的想法比軍方研討的方案還要狂野。

變形金剛都來了!

正常情況下,李風庭肯定會覺得不靠譜,但一想到陸安團隊已經搞出來的武裝人形機器人,這玩意放在當代已經是屬於劃時代的產物,能對敵方陸軍形成降維打擊一般的優勢存在。

沒準他真能搞出堪比變形金剛一般的機械化作戰單位。

李風庭心中壓制著振奮情緒:“陸安同志,你沒有在開玩笑吧?真的能夠搞出這麼先進的機械化裝備?”

聞言,陸安微笑著說道:“我對此頗感興趣,想試一試,但成不成也不好說。”

他是刻意說的保守,要是告訴對方很快就能搞定,反而會人覺得滿嘴跑火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