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誰還做演員啊

第387章 禺谷站和盤古堆

海風帶著初冬的凜冽,吹拂著東海上星羅棋佈的島嶼,夕陽的金輝塗抹在略顯陳舊的漁村屋舍上,碼頭停泊的小漁船隨波輕晃。

黃澤島,這個原本寧靜得如同被時間遺忘的小漁村,此刻卻成了最高保密等級工程——“夸父”聚變示範堆計劃的前哨陣地,已徹底變了模樣。

隨著建堆計劃的準備工作開始,本就不多的住戶,都以拿到大量的拆遷款告別故土,遷往他處安置。

人去樓空,只有海風在岸邊呼嘯,那份屬於漁村的寧靜,已被一種無形的、令人屏息的肅殺之氣所取代。

幾輛掛著軍牌、沒有任何標識的墨綠色越野車,悄無聲息地駛入了這片與世無爭的海岬村落。

車輪碾過佈滿貝殼殘片的土路,沒有揚起多少塵土。

車還未停穩,一隊身著深色便裝、行動利落的身影已迅速下車。

為首的男人約莫四十歲,面容剛毅,眼神銳利如鷹,肩膀線條繃得筆直,正是安全部門“特殊專案協調組”的吳峻,現在已經是中校了。

距離最後一批島民撤離半月有餘,“肅清”早已不再是字面意義的清掃,而是更徹底的物理隔絕與資訊封鎖。

此刻,圍繞整個島嶼的除了海水……還有海軍最新列裝的022型導彈快艇組成的流動警戒線。

任何未經許可接近白線的船隻,無論是迷航的漁船還是好奇的貨輪,立刻會被高頻喇叭發出嚴厲警告驅離,暗藏在船上的短波電臺會同步將情況報送至岸基指揮中心。

更遠處,依託大島或礁盤建立的移動雷達站,其巨大的拋物面天線如同敏銳的電子巨眼,不分晝夜地凝視著這片海域,517型遠端警戒雷達的波束穿透濃霧和夜幕,捕捉著最微弱的異常回波。

海軍巡邏艇劃出的冰冷白線,如同無形的鎖鏈,將島嶼與喧囂的外界徹底隔斷,但真正的壁壘構建,才剛剛開始。

島上本就不多的簡易道路,已被工程兵部隊用蛇腹型鐵絲網和預製混凝土隔離樁分割包圍。

所有原有的碼頭、登島點都設定了24小時雙崗崗哨,配有簡單的紅外夜視觀測裝置和探照燈。

核心區域——那個遠離廢棄村落、地勢相對平坦、被選定為未來堆工地的巨大土坪周圍,安保措施陡然升級。

三層防線已經成型:

外層:由海軍陸戰隊一個連駐紮巡邏,依託天然礁岩和改造後的廢棄石屋建立觀測哨,重點監控整個海岸線和島上非核心區域。

他們配備著望遠鏡、行動式戰場監視雷達和反狙擊探測裝置。

中層:吳峻帶來的人手部署在此,與工程指揮部臨近。

這裡架設起由重型集裝箱改造的臨時指揮控制中心和多個固定崗樓,部署了最新的人臉識別與刷卡雙重認證的門禁系統、移動式x光安檢裝置用於檢查進出車輛物資。

通訊主要以保密性極高的專用數字叢集系統為主,輔以有線通訊作為備份,徹底遮蔽普通手機訊號。

內層:整個堆址場地已被近三米高、頂部覆蓋刀刺滾籠的鐵絲網圍牆完全圍閉,圍牆地基深挖防止破壞。

只保留一個主入口。

圍牆內外安裝了高密度、可切換紅外攝像頭,所有影象實時匯聚到指揮中心的多螢幕監視牆上,所有畫面儲存期不少於90天。

重要位置的更是永久存檔。

圍牆下埋設了震動感應電纜,並佈設了隱蔽的防入侵被動紅外探測器。

內部,一支從總參某部警衛局調來的精幹小隊負責最後的貼身守衛,他們甚至已開始進行堆工建築結構圖和緊急疏散預案的沙盤推演。

資訊保密是另一場無聲的戰爭,建設未動,安保先行。

在確定試驗堆建立的一刻起,本就已經快要到頂的保密等級……還有上升空間,還能再往上提。

島上任何人——無論是軍人、工程師還是後勤人員——都必須透過比常規涉密專案更為嚴格的政審和保密培訓。

任何電子產品嚴禁帶入核心區,離開島嶼前必須經過專業裝置檢查。

島上的所有對外通訊——包括軍線——都需透過指揮中心的“資訊濾網”,關鍵詞觸發即時警報和溯源。

吳峻親自設計了一系列反測繪、反偵察預案,包括對可能出現的低空無人機的反制準備,以及在島嶼周邊部署了定向電磁干擾裝置用於遮蔽低空訊號。

他深知,真正的威脅可能藏身於最普通的“雜波”之中。

雖然專案的保密工作一直做得很好,但世上就沒有不透風的牆,更何況他們這麼大一個專案。

儘管這邊的島嶼有些偏僻,但此刻估計已經有不知道多少雙眼睛盯上這裡了。

新架設的高壓氙燈將指揮中心外的空地照得亮如白晝,燈光邊緣之外,黑暗濃重如墨。

某處廢棄房頂的陰影裡,一個身披偽裝網的觀察哨,透過帶有微光增像管的夜視瞄準鏡,警惕地掃視著燈火界限之外的黑暗。

空氣中瀰漫著溼冷、海腥,還有一種無形的、如同被繃緊到極限的弓弦般的緊張感。

島民帶走了生活氣息,而進駐的人帶來了一種全新的秩序,一種只為守護地底深處尚未破土、卻足以改變世界的秘密而存在的秩序。

工兵營正連夜加固一段容易被風浪侵蝕的岸堤,挖掘機的轟鳴聲在寂靜的島嶼上顯得格外刺耳,但這聲音也被嚴格限制在低窪地帶傳播。

……

幾輛掛著特殊通行證的越野車碾過臨時鋪設的硬質路面,揚起細微的塵土,在一處視野開闊的高坡前停下。

洛珞的靴子伸出車門,踏在覆蓋鹽霜的硬化路面上,發出沉悶的迴響。

他身邊,吳峻中校按著腰間的通訊器,鷹隼般的目光掃過外層鐵絲網與荷槍巡邏的海軍陸戰隊,再投向遠處被厚重圍牆包裹的核心區。

“洛總,最後一臺移動式主動聲吶陣列部署完畢,水下三維監控網成型。”

吳峻的聲音透過防寒服的通訊系統傳來,清晰而冷靜:

“資訊濾網覆蓋率100%,目前未檢測到任何異常電磁洩露或未授權測繪訊號,所有三級預警預案已載入完畢,場地正在進行憑證工程。”

洛珞停步,望向那片巨大的、覆蓋著迷彩偽裝網的平整基岩區域。

撲面而來的除了寒意,還有巨型機械發動機低沉的嘶吼和岩層破碎的敲擊聲。

他披著深色的工裝夾克,目光銳利地掃視著下方已然面目全非的建設工地——曾經的漁村基址,如今正經歷著翻天覆地的重塑。

場地平整工程正處於高峰。

幾臺身形龐大的反剷挖掘機和鑿岩機正協同作業,履帶式推土機轟鳴著將鬆散的土石方推向指定區域,裝載機和重型自卸卡車則如同忙碌的工蟻,有條不紊地將棄土運往島上的回填區或臨時堆料場。

空氣中瀰漫著柴油味和新鮮岩石被破開時特有的氣息。

“洛總。”

洛珞這邊剛過來,一個穿著藏青色工裝、戴著安全帽的中年人立刻快步迎了上來,他是負責現場土建施工的工程部負責人趙工,身旁跟著幾名主要技術員和安全員。

洛珞點點頭,沒有多餘的寒暄,直接問道:

“進展如何?復勘結果確認了?”

“正在進行最後階段的詳細復勘……”

趙工指向不遠處一臺正在作業的地質鑽探機:

“加密鑽孔點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二,按您的最高要求,深度全部達到設計持力層標高以下至少十米,目前採集的巖芯樣本顯示,與前期資料高度吻合,基岩整體性、承載力、節理分佈良好,未發現未探明的軟弱夾層。”

“詳細報告和分析模型預計今晚能匯總到指揮中心。”

洛珞走近臨時搭建的露天試驗檯,上面擺放著剛剛取出的、仍帶著地氣的灰白色巖芯樣本。

他拿起其中一截,手指在堅硬的斷面紋理上摩挲了幾下,又掂了掂分量,彷彿在親自感受這片土地能否承托起試驗堆的重量。

核設施建造流程中,場地平整和基礎工程永遠是第一步。

雖然他專業是純粹數學,微分方程,以及計算材料學和流體力學等方面,對地質和工程學一竅不通。

但作為總設計師,他是最清楚自己的聚變堆需要的硬性引數的。

雖然其他專案上的總師只是負責協調全域性,專人負責專事,像這種情況,通常都是兩個部門協調確定。

但……茲事體大,再怎麼謹慎都不為過,所以……他又去“選修”了地質工程學。

嗯~就用最後剩下的一百多積分。

雖然不足以讓他一躍成為國內頂尖的地質專家,但起碼協調建堆前期的地質勘察、土地平整等工作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尤其是在一些地質引數上,作為頂尖數學家,整個專案上都不存在能夠替代帶設計模型,規劃具體引數的人。

合作對接倒也不是不行,但總歸兩個人或者說兩個部門,出錯的風險就更大點。

現在整個要求的引數和設計方案全部出自洛珞一人之手,出問題的機率就被降到了最低,除了……

他要多辛苦一些了。

否則按理說這種地質勘察的事情,還不需要他這個總師親自過來看。

“地下水位呢?”

他繼續問道

“監測點資料顯示穩定,完全在設計預案的控制範圍內,基坑排水系統已經按照預案提前佈設完成,隨時可以啟動大規模降水。”

工程師回答道。

洛珞的目光隨即投向正在進行土方作業的核心區域。

“場地平整必須嚴格按照最終複核的地形模型進行,為下一步基坑開挖提供零誤差的工作面,土方調配方案最佳化了嗎?減少場內週轉,提升效率。”

他的提問直接切入關鍵的管理細節。

這問題把趙工都問的一愣,他前前後後做過幾十個工程了,經驗豐富不說,還絕對可靠。

否則也不可能在試驗堆著急建設的這個緊要關頭,第一個把他的團隊拉上來,自然是值得信任的。

但即便他這樣的老資格,前後也跟不少國內頂尖的科研工作者合作過,像洛珞這樣的卻是頭一回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