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誰還做演員啊

第391章 沒有退路可言

海霧如鐵幕般籠罩著黃澤島,凌晨五點多點的海岸上還是濛濛的漆黑一片,但禺谷基地卻亮如白晝。

巨型塔吊的探照燈刺破夜幕,將盤古堆鋼筋骨架的影子猙獰地投在崖壁上,這裡的施工人員正加班加點的幹著。

不過忙碌的也不只是施工人員,整個基地自洛珞這個總設計師,魏曉峰這個副總師,以及總、副總工程師,都起了最以身作則的帶頭作用。

禺谷站的指控中心偌大的空間裡,除了幾處閃爍著幽光的伺服器指示燈,只有洛珞所在的主控臺區域是亮的。

此刻他不僅已經起床,甚至人都到了指控中心,正凝視著大螢幕上的一排資料。

螢幕上並非動態的工程畫面,而是如瀑布般傾瀉的複雜資料和圖表。

各種符號、引數、曲線,密密麻麻卻又井然有序地排列著。

房間裡也只有主機執行的輕微嗡鳴聲——他正在透過數字化模型進行核心引數的例行檢視。

這是洛珞早已養成的習慣,早上起來先來中心看下昨晚的資料,確定沒問題後再吃早飯,開始上午的工作。

洛珞調取著不同層級的資料流,神情十分專注,絲毫沒有因為早起而有任何的睏倦,他早就喜歡這樣的生活了。

除了剛過去的春節,他在除夕夜跟家人守歲,第二天好好補了個覺,回來之後就又恢復了這樣的生物鐘。

所以即使在這個基地大部分人都還在沉睡的時間,他的精神也高度集中,眼中映照著螢幕跳躍的光點。

螢幕上掠過的是經過推演後的超導磁體應力分佈圖、冷卻劑迴圈效率評估表,以及最新的海平面與地質沉降監測資料。

“潮汐力修正引數誤差導致基樁偏移0.3毫米。”

他指尖輕劃,資料流瀑布般傾瀉:

“現在重算:引入非線性海浪湍流係數Κ,呼叫‘燭龍’氣象衛星近十年臺風眼渦旋資料……”

“好的,洛總。”

一旁的工程師應道。

一個保溫杯放在操作檯的角落,隱約飄出些微中藥或是清茶的味道,這是他的醫療組給他專門調配的“特製飲品”,他至今也不知道什麼配方。

不過喝完身體都暖暖的,即便在這樣的冬天的戶外,他的手腳也是熱的。

旁邊摞著幾份列印出來、標記著“待核”字樣的工程圖紙和進度簡報。

他偶爾停下手指的操作,拿起保溫杯喝上一小口,視線卻從未真正離開那些跳動的曲線。

沒有驚天動地的波瀾,沒有緊張刺激的倒計時,這只是又一個在禺谷、在盤古堆工程無數構件之上進行微調與校驗的普通清晨。

是的,這就是他每天工作的日常。

伴隨著建堆逐漸走上正軌,每天的工作其實都是平淡且枯燥的持續著,計劃早已清晰明確,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完成就好。

螢幕上的資料洪流就是他的戰場,嚴謹的邏輯就是他的武器。

他像一個精密的工程師,更像一個與抽象模型無聲對話的數學家,確保著那承載著人類希望的“人造太陽”每一塊基石都牢固、每一次計算都精準。

他要做的就是嚴謹再嚴謹,精確再精確。

所以說他的任務,就像是最後一道保險,他感覺枯燥才是最好的結果。

如果在建堆的時候,都能發生讓他感覺有挑戰性的事,那怕是整個專案都攤上大麻煩了。

很快,當最後一行修正引數確認無誤並加密上傳至工程資料庫時,螢幕上的資料流漸漸平穩下來。

他向後靠進椅背,捏了捏眉心,眼底這才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疲憊,他但更多的是完成例行工作的平靜。

窗外,天色已微微泛青,新的一天工程即將如火如荼展開。

洛珞站起身,整理了一下桌上的圖紙,走向餐廳的方向。

該去吃份簡單的早餐了,然後去現場看看地基清理的進度。

八點多,當洛珞來到食堂的時候,屋內已經飄滿了各種食物的熱氣,基地的伙食還是毋庸置疑的,即便是早餐都是十分豐盛的,單是粥的種類就不下十種。

至於午餐晚餐就更不用說了。

標準高到什麼程度呢,連他的醫療組也從來沒提起過類似,考慮他營養需求單獨搞個小灶這種事,就可見一斑了。

“洛總!這邊!”

熟悉的渾厚聲音在不遠處響起,是副總工程師王世峰。

他此時已經佔了個靠邊的位置,面前放著幾碟小菜和一大碗粥,手裡拿著個啃了大半的肉包子。

洛珞點點頭,端著簡易的不鏽鋼餐盤走了過去。

盤子裡是白米粥、兩個梅乾菜肉包、一小碟酸豆角和幾片醬蘿蔔——別管伙食有多豐盛,但早餐也吃不出多花哨的搭配。

“您昨晚熬了快半宿,今早又去看資料了?”

王世峰熟練地將盛著小菜的碟子往洛珞面前推了推,眼神裡帶著關切和不贊同。

“沒那麼誇張”

洛珞在王世峰對面坐下,拿起一個包子咬了一口,溫熱的肉餡香氣總算喚醒了些食慾,他微微活動了下僵硬的脖頸:

“就是例行資料檢視,潮汐力修正那點微末偏移,處理完了就過來了,‘燭龍’的資料建模精度還不錯。”

他語氣平淡得像在談論天氣,彷彿那0.3毫米的誤差不是建立在巨量運算和精密推演之上。

“微末……”

王世峰咀嚼著這個詞,忍不住搖頭:

“擱別的專案上,這點‘微末’可能都夠開三天技術研討會了,也就是您了,一眼盯穿。”

“熟能生巧罷了。”

洛珞低下頭,專注地喝著碗裡粘稠的熱粥。

溫熱的液體滑入胃裡,帶來些許暖意,也驅散了些許工作帶來的緊繃。

旁邊桌傳來了低低的議論聲,幾個年輕的技術員一邊吃飯一邊對著平板電腦上的結構圖討論著什麼,不時用手比劃著。

“…龍鱗-g1的介面處導熱係數實測值達標了,杜瓦基環應力監測點反饋良好…”

“…昨天地基驗收報告我傳專案平臺了,洛總應該看過了吧?聽說昨晚他主控臺燈一直亮著…”

“…噓…小點聲,洛總在那邊…”

似乎察覺到了洛珞的存在,他們的聲音立刻收斂了不少,但眼神還是不由自主地瞟向這邊,帶著敬畏和新奇,像是看著一座移動的技術奇觀。

跟其他專案不同,聚變工程涉及到的東西太多,從材料到流體,從鐳射到磁場,不僅是實驗科研人員,還有大量的相關工程師。

經常有前一項還沒結束的時候,後面的團隊已經來到了基地。

人來人往的,每次都有各種新人用同樣的目光偷偷看著洛珞,有年紀成熟一些的老聚變人,帶著學術崇拜,當然也有稍微年輕的,有種得見偶像的感覺。

畢竟誰說搞科研的就不能看影視劇了,洛總不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嘛,人家還能導能演呢。

王世峰自然也注意到了那些目光,壓低聲音對洛珞說:

“你現在可是基地的國寶了,所有人的精神支柱。”

誇讚的話沒說完,他就突然轉言道:

“所以說,即便張書記勸不動你,老魏他們也勸不動你,你好歹也得為關心你的人稍微緩一緩?”

洛珞抬眼,看了看不遠處那些年輕充滿幹勁的臉龐,又看了看身邊這位像兄長一樣嘮叨的老工程師。

他放下勺子,從旁邊那個幾乎不離身的保溫杯裡倒出一些深褐色的液體——依舊是醫療組特意調配的、據說能快速補充精力的藥茶,帶著清苦的氣味。

“我知道分寸。”

他吹了吹杯中熱氣,緩緩啜飲一口:

“你那邊地基驗收的資料我看了,d區的混凝土樣本還要再追加一組,海風鹽分滲透比模型預測的要快3個百分點,你待會去現場的時候,順路把單子帶給張工。”

得,勸解無效,反手又佈置一項工作。

王世峰無奈地翻了個白眼,認命地點頭:

“行行行,我的洛總,飯還堵不住你的嘴啊,快把粥喝了,這醬蘿蔔今天醃得不錯。”

洛珞嘴角似乎微微彎了一下,微不可察。

“還行,就是梅乾菜的滋味差點意思,比不得那些老字號。”

他說著,還是順從地夾起一筷子醬蘿蔔送入口中,嘎嘣脆響。

“海貨供應怎麼樣?我看師傅用鮮蝦皮提鮮粥底是個好辦法,就是量少了點。”

“哈哈哈,也就是你的專案啊,我幹了這麼多年工程,就沒見過哪個基地動不動要海鮮供應的。”

王世峰誇張地吐槽著,故意把聲音放大了些,引得隔壁桌傳來幾聲壓抑的笑聲。

“這不是海島嘛,還能缺的了這個?”

洛珞輕笑著說道,經費充足是一方面,主要這不是有先天條件嘛,這不得好好珍惜一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嘛。

“哈哈哈,說的是啊。”

王世峰附和的笑道。

這小小的打趣似乎讓空氣中那份無形的緊繃感鬆弛了不少。

早餐在相對輕鬆的閒聊中繼續進行,話題從食堂伙食的鹹淡扯到島上又溼又鹹的海風對裝置的侵蝕,再跳到王世峰吐槽昨天夜裡又被海軍巡邏艇的探照燈晃了眼。

洛珞安靜地聽著,偶爾點點頭應和兩聲,更多時候專注於補充能量。

他就像一塊高效的海綿,在這個短暫的休息間隙裡,吸收著食物帶來的能量,也無形中汲取著身邊這個緊密圍繞著“盤古堆”運轉的巨大集體的生活氣息。

他知道,這看似平靜的每一個早餐,都是奔向那個宏偉“點火”目標路上,微小卻堅實的踏腳石。

粥見了底,盤子也空了。

洛珞用紙巾擦了擦嘴,站起身。

“走吧,老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