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不服周

第86章 飛龍騎臉

綿竹是蜀地大縣,縣城也比一般縣城大不少。

此時此刻,諸葛瞻正站在綿竹城頭眺望北面的方向,那邊藏著危險。鄧艾的軍隊,隨時都有可能打過來。

當初被使者激怒的血氣已經散去,如今諸葛瞻在考慮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如果鄧艾帶兵來了,他是迎頭痛擊好呢,還是困守綿竹好呢?

城內的糧秣還算多,但都是支援劍閣所用。如果被鄧艾派兵堵住了去路,那麼劍閣那邊很快就會斷糧!

要知道,劍閣可是有三萬多蜀軍啊!鄧艾偷襲江油,徹底打亂了蜀國的防守計劃。

如今對於要不要出城野戰,諸葛瞻心中亦是感覺猶疑,頭髮都白了不少。

他畢竟此前沒有帶過兵,這是第一次倉促上陣!

其實諸葛瞻出兵這件事本就不同尋常。就連他自己都感覺到了其中的陰謀氣息。

蜀國又不是沒有會帶兵的人,比如說黃皓極力推薦的那個閻宇,帶兵就有點水平。

為什麼劉禪要讓諸葛瞻掛帥帶兵呢?成都又不是沒有武將了!

諸葛瞻細細一想就發現,究其根源,還是因為劉禪已經沒有多少可以絕對信任的人了。

蜀地大戶,幾乎都想投降,早就已經不想抵抗,甚至連裝都不想裝一下。

他們都這樣想,誰敢保證帶兵將領不這樣想?

諸葛瞻是諸葛亮的兒子,如同旗幟一般被掛在道德的巔峰不能動彈。

誰都可以投降,唯獨諸葛亮和他的後人不能投降。

劉禪都可以不要臉,但諸葛亮能不要臉嗎?

更何況諸葛瞻還是駙馬!與國同休!

這次蜀國危難,諸葛瞻不出頭誰出頭?誰比他更靠得住?

但問題是,忠誠的人,未必有那個力挽狂瀾的能力。

站在城頭眺望的諸葛瞻,就很擔憂即將到來的戰鬥!

“武鄉侯,鄧艾已經帶兵前來綿竹了,按腳程看,明日便會兵臨城下。”

黃崇小心翼翼的走上前來,對諸葛瞻行禮說道。

蜀軍斥候走得很遠,嚴密監視涪城那邊的一舉一動。涪城到綿竹的官道大約有將近兩百里路,鄧艾大軍馬匹不多,顯然不可能一口氣走到綿竹。

路上無聲無息就更不可能了!

不過諸葛瞻的心思,似乎不在這裡,就好像沒聽到黃崇的話一般。

“陛下招我為駙馬,又授予高官厚祿。國家每有善政,百姓皆曰武鄉侯所提。

你說,我當得起這些殊榮與厚愛麼?”

諸葛瞻看向黃崇詢問道。

黃崇天資聰慧,遇人遇事後經常點評,都是頗有見地,時常能一針見血的指出問題的關鍵。

但此時此刻,他竟然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才好。

見黃崇不答,諸葛瞻繼續說道:“家父如同天下的皓月,即便是他不在了,陛下也希望蜀地有這樣一個人,至少是一個念想。而我,就是那個念想。我擔不起陛下的厚恩,若是擋不住鄧艾,我自當以死謝天下,還陛下之恩。”

他似乎是在自言自語,黃崇卻是聽明白了。諸葛瞻似乎是從童年的迷夢中清醒了過來,只可惜有點晚,已經無法回頭。

劉禪對諸葛瞻的厚愛,何嘗又不是一種算計呢?諸葛瞻的能力有限,這件事朝堂內外都是有目共睹,劉禪如何會不知道?

政治是冷酷無情的,充滿了利用和算計,特別是作為一個君主,沒點手腕是不行的。

劉禪好像也沒有做錯。

黃崇嘆了口氣,對諸葛瞻作揖行了一禮。

諸葛瞻戰前說這樣的話或許不是很吉利,不過……罷了。

天下誰人不會死呢?

左右都是要死的,那死得壯烈一點,又有什麼遺憾?

“武鄉侯,我們死戰不退。就算擋不住鄧艾,也絕不會做那苟且偷生之人。

再說了,鄧艾勞師遠征,很可能已經師老兵疲,我們以逸待勞,勝算很大。”

黃崇信誓旦旦說道,態度異常堅決!

可是諸葛瞻卻沒有他那麼樂觀。之前蜀軍前鋒與鄧艾麾下軍隊交鋒過一次,讓諸葛瞻看出些許苗頭來了。

不管是什麼世道,軍隊都是來自於百姓,而非是肉食者。

蜀漢政治本就是割裂的,荊襄來的“外人”,壟斷了朝廷的大部分重要職位。這些人,都是當年跟劉備打天下的那些人的二代,或者三代。

但是蜀漢中低階官員,基本上都是來自本地。

兵馬就更不多說了,幾乎全部是蜀地和漢中地方的人。

他們對於“復興漢室”有多大動力?

這個問題黃崇恐怕不敢多想。

現在諸葛瞻麾下的所謂“羽林軍”,全都是在成都和周邊地區招募的,甚至是臨時拼湊起來的。

他們當中很大一部分,並非隸屬於蜀漢常備軍。

所以,這樣的軍隊,和鄧艾的前鋒軍交手,能贏麼?並不能,所以涪城郊外那一戰,輸得很乾脆。

“今天讓士卒們都吃飽一點,明日必有一場惡戰。”

諸葛瞻輕描淡寫的交代了一句,然後一聲不吭的轉身離開了城頭。

他要去寫一封家書,交代後事。

……

陽安關前,許儀站在關隘大門前,看著石守信所率領的那一隊沒穿軍服計程車卒,臉上浮現出莫名其妙的神色。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