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隊

第184章 十萬軍魂(下)

人道?!

避難?!

他們異域遠征,就是為了幫助英國軍隊,在自己的殖民地上對抗強敵入侵,為了這個目標,他們忍受了一次又一次英國“盟友”的背信棄信,他們在同古城血戰十二日,他們反攻棠吉,他們頂著敵人的狂轟亂炸,用士兵的生命,抑制了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當戰局終於回為種種原因,而陷入絕對被動的時候,做為盟友,做為盟軍,理所當然的撤退行動,竟然被列入了避難的範疇?!

這是何等讓人聽了根本無法發笑的笑話,又是何等的諷刺啊!

可是亞歷山大司令官的話還沒有說完,他斜眼望著杜聿明,先是用最紳士的態度,吸了一口嘴裡的古巴雪茄,在優雅的吐了一個菸圈後,繼續道:“但是我必須要提前申請,根據國際慣例,也出於安全考慮,貴軍在進入印度前,必須要先按照部隊編制,申報難民身份,由我大不列顛帝國政府稽核批准後,才能收容。而且必須在我政府指定地點,接受集中管理。如果杜聿明先生,你還有什麼意見或提議的話,可以向我提出來。”

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

杜聿明現在真的想放聲大笑,如果他不是第五軍的軍長,不需要為全師幾萬名兄弟的生命負責的話,他真的會毫不猶豫拔出自己的配槍,一槍擊斃了亞歷山在這個盟友,這位盟軍!

難怪英國軍隊在戰場會和敵人一觸即潰,丟足了他們大不列顛帝國的臉;難怪他們不停的給中國軍友傳送虛假情報;難怪這位亞歷山大將軍,明明是戰敗了,丟失了整個緬甸,還能帶著一臉的笑容,帶著滿身的優雅,還能衣冠楚楚的穿著紳士的禮服,嘴裡還能叨著一支造價不菲的古巴雪茄!

原來英國軍隊早就準備放棄了緬甸,他們讓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絕不僅僅是幫他們接防,讓他們能夠全師安全撤回印度那麼簡單。

別看英國軍隊總是一觸即潰,但是他們卻始終死死守護住了最後的防線,守護住了連中國軍隊都沒有守住的最後一條撤退路線,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他們不僅是想讓中國軍隊進入緬甸,當他們的擋箭牌,更還他媽的想用紳士的態度,用人道的立場,“歡迎”已經在日本軍隊節節進逼,和他們英國“友軍”層層設計下,已經四面楚歌孤立無援的十萬中國軍隊,以“難民”的身份,撤入印度,駐紮到他們指令的位置,接受他們的管理。

迎著亞歷山大勝券在握的目光,看著坐在那裡沉默不語,卻在暗暗搖頭嘆息的史迪威將軍,杜聿明昂然而起,道:“謝謝亞歷山大將軍的好意,不過,我們是中國的軍隊,我們從中國來,我們就要回中國去!我們有自己的祖國,有自己的家園,我們不需要跑到印度去當難民!”

亞歷山大微笑的提醒道:“杜軍長,您別忘了,在你們回家的路上,有整整一個師團的敵人在等著你們,在攔著你們回家的路,我想,以貴軍的力量,很難在敵人全軍合圍上來之前,攻破他們的防線。”

杜聿明回望著亞歷山大,這位為了振興第五軍,而一直努力不懈,讓第五軍連續幾年,成為全國軍隊訓練凱模的指揮官,眼睛裡猛然揚起了一絲刺刀般的光芒,他挺起了自己的胸膛,一字一字的沉聲道:“攻不破,也得攻!”

亞歷山大笑了,他知道杜聿明身為一個血性未消的軍人,理所當然會做出這樣激烈的反應,他右手一揮,做出一個寬容大度的動作,用包容的態度道:“我能理解杜軍長的感受,也尊敬杜軍長的勇敢,如果杜軍長你能改變意義,我亞歷山大本人和大不列顛政府,隨時歡迎各位的光臨。”

亞歷山大真的是勝券在握,現在盟軍是三面被圍,中國遠征軍回國的路,已經被五十六師團這支能徵擅戰,被稱為“龍師團”的勁旅所擋,想要在短時間內,攻破有坦克團,汽車團,重炮團,更有航空部隊支援的大軍,以中國軍隊現在計程車氣,那是絕不可能。

就算杜聿明拒絕,但是根據亞歷山大的判斷,中國政府裡那些政客,還是會點頭同意的,這幾萬中國軍人,就算是以難民身份撤到印度,接受他們英國政府的管理,也總好過在緬甸被日本軍隊全殲吧?

再說了,軟弱的中國政府,面對他們大英帝國,什麼時候曾經挺直過腰桿了?

和杜聿明一起參加這次軍事會議的,還有為了調解中、英、美三國聯軍的矛盾,被蔣介石派到緬甸,擔任中國遠征軍總指揮的羅卓英。羅卓英悄悄拉了一把杜聿明,低聲道:“事關遠征軍幾萬兄弟的生死存亡,我們應該先上報重慶,等蔣委員長定奪才是……”

看著羅卓英私下的小動作,雖然聽不清,也不明白他正在低聲說著些什麼,但是在亞歷山大臉上揚起的笑意,卻更濃了。看看,他沒有猜錯吧,透過緬甸血戰,亞歷山大同意,在中國軍隊中有悍不畏死的勇士,但是一慣的,在中國人當中,更不缺膽小怕事的懦夫!

“定奪?有什麼好定奪的?”

杜聿明扭過頭,用一種奇怪的眼神,看著坐在自己身邊,這位大腹便便,沒有一點軍人的氣度與風骨,卻能得到蔣介石重用的男人。看著羅卓英那張寫滿肯求與熱切的臉,杜聿明臉上的驚詫,慢慢被濃濃的屑所替代。

“尊敬的羅卓英指揮官,我想您不會忘記謝晉元和他的八百勇士吧?當時我們紳士的英國盟友,我們高貴而人道的英國盟友,也是這樣勸謝晉元帶領在四行倉庫的八百勇士,透過他們英國租界撤退的,結果呢?”

面對杜聿明的詢問,羅卓英真的呆住了。謝晉元和八百勇士的故事,不但曾經一度成為報紙的頭版頭條,更被拍成了電視,編成了話劇,在中華大地上廣為流傳,他又怎麼可能不知道這位英雄的經歷,知道這位英雄的結局?

“我尊敬謝晉元的風骨,敬重他堅韌不屈的精神,我更嘆息這樣一位軍人,不是死在了戰場上,而是死在了盟友的囚禁與看押之下。每當想起這個人,想起他的事,我就常在心裡想,如果是我杜聿明遇到了這樣的情況,我會怎麼辦?”

在眾目睽睽之下,杜聿明挺直了自己的腰,一股只能可能屬於鐵血軍人的不服不屈氣勢,一股猶如荊軻刺秦般的慘烈殺氣,在瞬間就刺痛了亞歷山大的眼。

亞歷山大臉上淡定自若的笑容,終於消失了。他能成為駐緬甸英軍司令官,他當然有相當的眼光,他當然應該明白,眼前的這個男人,就是一把劍,一把寧折不彎的劍,一把比謝晉元更強,更銳,更不容輕辱的劍!

杜聿明直視著亞歷山大,沉聲道:“羅網加身,以死破局!”

事已至此,杜聿明和亞歷山大的談判已經正式破裂,杜聿明用輕蔑的眼神,看了一眼滿臉不奈,更寫滿濃濃不滿的羅卓英,道:“如果你認為,應該向重慶請示,向蔣委員長請示,那是你的自由。但是我杜聿明絕對不會改變主意,除非我不再是第五軍的軍長!”

說完這些話,杜聿明抓起自己的軍帽,認認真真的向史迪威敬了一個軍禮。在場這麼多人,也只有這位手中無兵無權,卻在努力奔走的三星中將,還有資格得到他的尊敬了。

看著眼前這位鐵骨錚錚,將中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風骨,演繹得淋漓盡致的軍人,感受著他內心深處那堅定得無懈可擊的意志,史迪威突然笑了,“雖然我們這一次敗了,但是我想,只要還有你這樣的軍人,我們很快就會反攻回來的!”

聽完翻譯過來的話,杜聿明對史迪威略略點頭,然後正了正自己的軍帽,大踏步走出了這個將政治的醜陋,發揮得淋漓盡致,讓他這位職業軍人感到實在太過壓抑的地方。看著西方正在漸漸下沉,卻依然在散發著最後光與熱的夕陽,看著這一片空曠的藍天與大地,看著遠方那邊綿不絕的寂靜群山,一種說不出來的孤獨與無助,突然包圍了杜聿明。

“我真的能把這幾萬兄弟,安全帶回中國嗎?我拒絕了亞歷山大的提議,就真的是正確嗎?”

沒有身處在杜聿明的位置上,就絕對不會理解,更不會明白他的感受。那是一種面臨四面楚歌,步步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會全軍覆沒絕境,必須為幾萬名部下負責,所揹負的重擔!

不管怎麼樣,中國遠征軍從這一刻開始,要為自己的命運而戰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