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
沈善登很傷心,難道他不值得信任嗎?
這時,空姐開始提供晚餐服務。
沈善登要了全套餐食,奔波一天確實餓了。
周奇峰沒什麼胃口,情緒還有點在《色戒》中沒有抽離,只要了一杯紅酒,簡單吃了點水果沙拉。
周奇峰追問:“師兄,你是不是怕了?”
“你小子。”
沈善登只是一笑,對他使用激將法,那可是惹到一團棉花了。
“有句話怎麼說的,事緩則圓,我不是不打,而是穩紮穩打,是有章法的打,是有節奏的打。”
擱這擱這呢?
要不是沈善登是師兄,還是發工資給他的人,周奇峰那要讓沈善登看看,他的拳頭有多硬。
現實嘛,周奇峰就是麵糰,拿捏他,還真就拿捏住了。
沈善登吃了口不太好吃的飯,說道:“我們做事,要有理、有利、有節,有理就是要佔據道理,有利就是要有好處,有節那就是節奏。”
“情緒是沒有用的,被人挑起情緒,你就輸了。其實從現實來看,安靜的才是贏的。”
沒有繼續深入這個,還是有點危險。
沈善登道:“我說學習《臥虎藏龍》是真的,《臥虎藏龍》剛上映的時候,是不是差評很多,狗屎的西方哲學,再加上慢動作的打鬥,多少人罵?”
“現在怎麼著,成經典了,隨著奧斯卡的認可,這部電影成經典了。”
“我考考你,《臥虎藏龍》輿論變化的步驟是什麼?”
沈善登不是轉移話題,也不是隨便問的。
他的研究方向就是電影產業研究。
身處這個行業,以有常識的普通人視角,再結合後世資訊大爆炸的資訊,沈善登是真的研究過《臥虎藏龍》。
就說後世有意思的現象,平遙電影節以“臥虎藏龍”為名,李安特別授權,賈章科發起創辦,威尼斯前藝術總監馬可·穆勒擔任首席顧問。
而且《臥虎藏龍》豆瓣8.4分,高於當年imdb的7.8分,以後imdb的7.9。
外國中國的評價反而超越了電影美國本土評價。
國內不少人習慣了“他者”敘事,喜歡下意識站在別人角度裡思考問題。
機艙內燈光調暗。
大多數旅客開始休息或看電影。
周奇峰陷入了思考,《臥虎藏龍》上映的時候,他才上高中。
不過談起商業大片,首先就是開啟大片時代的《英雄》,而談《英雄》就離不開《臥虎藏龍》。
周奇峰對於《臥虎藏龍》的瞭解,更多基於電影產業,其他的只知道個大概。
“《臥虎藏龍》上映初期確實差評很多,最終被廣泛奉為經典,奧斯卡的成功扮演了關鍵轉折點的角色。”
“我記得大家以為要看成龍的功夫喜劇,結果電影給了部充滿西方思想的文人武俠。”
“當時媒體報道過,bj影院有觀眾看到一半大喊,打啊怎麼還不打。還有,中國觀眾覺得玉嬌龍跳崖是殉道,西方觀眾卻理解為自由象徵。”
沈善登補充了細節:“實際上,那年頒獎禮前美國媒體都不看好,因為《角鬥士》更符合傳統史詩片標準。”
“最終,奧斯卡學院評委把獎給了《臥虎藏龍》,他們看起來,真的被新奇美學震撼了,看起來,真的恰好證明陌生化體驗的獲獎邏輯。”
當然,也恰好,這邊將要加入世貿。
恰好電影這種市場不大的行業,偏偏和金融、銀行等行業一塊談判。
“西方高度評價,與我們的反應形成反差。”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