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二戰時有一款800毫米口徑的巨型列車炮,名叫“古斯塔夫”,以紀念那位同名的克虜伯前老闆。
但現在才1914年,所以古斯塔夫.克虜伯還活著,而且是個40來歲正當盛年的實業家。
12月26日上午,魯路修和博克少校,就在杜塞爾多夫的克虜伯公司總部,見到了這位精力旺盛的先生。
以古斯塔夫如今的江湖地位,他跟軍方之間的往來,一向都只侷限在最高層。
平時如果有低階軍官來訪,哪怕拿著魯普雷希特公爵的帖子,他也就讓負責具體業務的經理接待一下。
但今天一大早他就接到個電話,是帝國總參謀長打來的。
“我有個外甥,在前線一支試點部隊服役。年輕人想法比較多,還經常打著我的旗號亂來,我事情多不一定管得住。他今天可能會來貴公司叨擾,古斯塔夫先生公事公辦即可,不用顧忌我的面子。”
總參謀長閣下還是那麼大公無私,但古斯塔夫仍然讓僕人準備了一套熨得特別挺的禮服,還把小鬍子精心修飾了一下,並且讓自己的司機開車去火車站接。
上午十點,古斯塔夫的司機載著魯路修和馮.博克抵達。
古斯塔夫相隔十餘步,看著二人下車,這才迎上去,一邊也趁機觀察。
先下車的那個年輕人,看上去也就二十出頭,就已經掛著上尉軍銜了。後下車那位雖然是少校,但至少三十好幾,顯然還不如年輕的上尉更有前途。
而且那上尉挺拔峻朗,一米八八的個子,一頭深棕黑色的頭髮,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一紅一藍的雙色瞳孔,就是肌肉瘦弱了些。
總而言之,就是給人一種非常自信、天生領袖、很有號召力的印象。
讓古斯塔夫都不由自主笑臉相迎,同時內心又升起一股肅然。
魯路修一看對方的表情和姿態,就意識到他肯定是認錯人了,連忙不著形跡地往旁邊微微一閃,順勢介紹:
“古斯塔夫先生,真是幸會,這位是馮.博克少校,第6集團軍試點突擊營營長。鄙人不過是副營長,魯路修.亨特上尉。”
古斯塔夫微一恍惚,心中暗道慚愧,連忙與二人握了手。
寒暄過後,雙方很快切入正題。
古斯塔夫一開始以為馮.博克少校肯定是主賓,軍方想要提的新點子,應該都是出自博克的意思。
魯路修雖然話多,但應該只是給長官當嘴替作報告的。
但聊著聊著,古斯塔夫就意識到:關於這個“列車炮”的議題,博克少校似乎並沒有多少獨到的見解……
倒是魯路修上尉,全程侃侃而談,遇到疑問都不用請示長官,直接就親自解釋了。
古斯塔夫這才回過味來:合著總參謀長的外甥,就是來混履歷鍍金的。真正的點子正是出自那個看起來就很有自信很有主見很有氣場的年輕人……
而另一邊,魯路修已經把他的目標和需求陳述完了:“……所以,情況就是如此,前線正在鏖戰的兩個集團軍的司令官,一致認為帝國現在急需一款能夠透過列車快速機動、快速部署的重炮!用來充任‘靈活機動型岸防炮’的角色。
因為帝國的陸軍再打下去,就要面對布吉利海峽、面對敵人的優勢艦隊了。如果不能提供一種對敵軍戰列艦形成‘區域拒止’威懾的靈活部署重炮,陸軍就永遠無法在沿海重要港口城市站穩腳跟,也談不上頂著炮擊攻堅。
總參謀部也已經評估了第4和第6集團軍的現實需求,這些需求都是用實戰的血的教訓換來的,絕不是空想。所以懇請克虜伯公司務必重視起來,按最高優先順序加快研發和試產。”
魯路修彙報的最後部分,提到了總參謀部的評估。
而博克少校也正是到了這時候,才惜字如金地開口、幫忙證明確有其事。
沒錯,這個評估正是他親舅舅批覆的。
聽說總參已經批覆了,古斯塔夫內心也忍不住腹誹了一下:法金漢將軍也真是……明明都親自簽字批准了,剛才還說讓自己“公事公辦”、“年輕人想法多”
“原來如此,看來確實是非常迫切,我們克虜伯會竭盡全力、以最快速度響應的。事實上昨天接到電話後,我就開始讓人整理資料了。”
古斯塔夫也連忙表態,以示對陸軍需求的尊重。他一邊說著,一邊還招手吩咐秘書去取一些檔案過來,隨後就攤在辦公桌上,當場為魯路修和馮博克講解。
“克虜伯公司,早些年就有研發生產過裝甲車列,所以車廂的問題不大,稍微改改結構,加幾根抵抗巨炮後坐力的支撐腿就行,這部分一兩週內就可以完成。
真正花時間的,是如何為大炮配備專門定製的俯仰機構和揚彈機構。你們要圖快,臨時研發火炮本身肯定是不可能的。最快的辦法就是把現有的戰列艦主炮或岸防炮直接挪到裝甲列車上。
但戰列艦和岸防炮上的液壓轉動、俯仰機構太笨重了,無法用於列車炮。火車上肯定得液壓改電動,電動機的出力小,炮管俯仰的速度就會比艦炮慢數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