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粉碎敦刻爾克開始

第61章 敵軍又瞎又聾,但我軍沒聾(含上架感

1915年,1月16日。

視角拉回位於巴約勒鎮東北偏北方向10公里左右的凱默爾山戰場。

這個地方,如今已經成為了整個伊普爾-敦刻爾克戰役的最大焦點。德軍攻不下這裡,就無法疏通鐵路線,後續的進攻就都會乏力。

如果缺補給缺得久了,穿插部隊徹底力竭,那就連已經到手的戰果,也有可能重新吐出來。

而如果德軍打下了這裡,不但可以解除敵軍對鐵路的封鎖,還能反過來利用155高地這個制高點,部署炮兵轟擊波珀靈厄鎮、乃至炮擊伊普爾主城區的西半部。

所以敵我雙方,都已經卯足了全力,一個拼死進攻,志在必得。一個誓死防守,絕不後退。

布國遠征軍第1軍的主力,已經被拉到了凱默爾山方向,死戰不退。澳新軍團的一部分士兵,也被拉到了這裡,源源不斷用人命往上填。

布軍甚至在這次世界大戰中,首次嘗試了坑道防禦作業,在山坡上挖出一些坑道,用以藏兵躲避進攻方的炮擊——

在地球的歷史上,因為伊普爾戰役一直打了四年,所以這些地區後來也都成了坑道作業的重災區。布軍在這裡挖了整整四年地道,要論其最終防禦嚴密程度,跟硫磺島相比也不遑多讓了。

但幸好現在才是戰爭爆發的最初幾個月,布軍雖然也開始挖坑道了,但終究還來不及挖太多,一切還有機會破解。

……

這天清晨,魯路修就帶著他的一部分屬下,來到了凱默爾山前線。

他是前一天晚上,連夜乘坐軍中僅有的幾輛汽車,從西北前線趕回來的。

跟他一起來的,主要有隆美爾、莫德爾和克洛澤等立了功的軍官下屬。

這些人,都在之前攻擊卡塞勒、阿爾內克、沃爾穆等三座小鎮的作戰中,立了一些軍功。

尤其是魯路修本人,因為要操心的事情太多,又臨時升任了代理營長,所以對一線作戰的事情管得比較少了。

在這波以第3突擊營為尖刀的狂飆突進中,很多戰術細節層面的隨機應變指揮,都是該營教導連連長、隆美爾上尉的傑作。

他幫魯魯修分攤了大量的戰術指揮壓力,對於魯路修發明的各種戰法的靈活應用,也非常精妙,甚至有青出於藍的理解。所以他也立了不少功勞,而其他幾人的情況也都類似。

今天一早,在前線指揮部,集團軍司令魯普雷希特公爵便親自蒞臨視察,並且給魯路修、隆美爾等人晉升、授勳。

之前幾次,魯路修等人晉升時,都還是師長卡爾少將主持的儀式,因為上尉及以下,都在師長的處理許可權範圍內。

這次要升少校,已經超過了師長的職責,只能由集團軍司令來。

“鑑於魯路修.亨特上尉在巴約勒、斯滕福德、阿爾內克……等地的作戰中,作出的持續卓越表現,現晉升你為陸軍少校,正式擔任第6集團軍第3突擊營營長。並再次授予一級鐵十字勳章一枚。”

之前一週裡,他只是臨時擔任代理營長,現在升了少校,才能把代理兩個字名正言順拿掉。

1914年10月25日穿越過來,當天就從下士晉升軍士長,10月28升中尉,11月份升的上尉,現在是1915年1月16日,終於到少校了。

2個月零22天,也算是做到穿越之初那句“穿越3小時到軍士長、3天到尉、3月到校”的神調侃。

還提前8天實現了。

隨後,公爵又親口宣佈了隆美爾的晉升。再往下那些低階軍官,理論上師長也可以宣佈。但公爵來都來了,也跟著一起讀了。

“……晉升埃爾文.隆美爾上尉為陸軍少校,擔任第6集團軍第3突擊營副營長,授予一級鐵十字勳章一枚。”

“……晉升奧托.瓦爾特.莫德爾為陸軍上尉,擔任第6集團軍第3突擊營b連連長,授予一級鐵十字勳章一枚。”

“……晉升施魏因施泰格為陸軍中尉……克洛澤為陸軍中尉……”

全部宣佈完之後,公爵就宣佈自行解散,讓大家都放鬆一下,而他單獨留下了魯路修,顯然是有些戰術問題要跟他單獨確認。

“你從dwm亞琛兵工廠訂購的第二批儀器,前天就到了,但是一直沒等到你想要的天氣,你要不要先去看一下?

那些儀器的用法,倒是跟第2突擊營的倫德施泰特少校交代過了,到時候由他的營擔任攻山時的火力觀測任務。你如果還有細節要交代補充,也趁現在先跟他溝通一下。”

“是!司令!”魯路脩敬禮接受了命令。

然後,他就被帶到了前線指揮部附近的一座秘密倉庫,公爵親自讓人掀開幾塊罩布,露出了下面的裝置。

魯路修只是看了一眼,就認出這正是自己找dwm公司定製的東西,雖然看起來樣子跟歷史書上的同款稍有差別。

這是幾臺最原始的炮兵聲測儀。

從原理上來說,就是兩個類似於雷達罩/衛星鍋形狀的聲音接收板,透過一些簡易的聚音放大結構,讓某個大致方向上的遠方微弱聲音、被放大好多倍,然後被聽音員聽到。(見上圖)

儀器上的兩個收音罩朝著哪個方向,那個方向上的聲音就特別明顯、能被放大。

這東西純機械就可以造出來,也不需要什麼高深的電子訊號放大技術,地球歷史上也確實是在一戰期間發展起來的。

魯路修並不懂具體要怎麼造,但他知道如何提需求,加上技術難度也不大,dwm公司的工程師自己琢磨琢磨就弄出來了。

至於魯路修為什麼會想到在凱默爾山戰役期間、提前把這東西弄出來。那就跟前些日子,第6集團軍其他部隊攻山失利的一些細節有關了。

魯路修也是在聽了公爵當時的抱怨之後,才見招拆招想到的解法。

魯路修簡單驗看、測試了機器,確認可以用,這才放心:“沒問題,讓倫德施泰特少校按使用說明書動手就行了。”

……

與此同時,凱默爾山最前沿陣地。

倫德施泰特的第2突擊營,正分散在塹壕的防炮洞內,等待進攻的時機。

此時此刻,雪還不夠大,只有零星的小雪。

山頂的敵軍炮兵觀測哨的視野還沒被遮蔽。

雙方航空隊的偵察機,也還可以勉強起降、飛行。

倫德施泰特喝了一大口涼水潤潤喉,聽到頭頂有細微的嗡嗡引擎聲。

他就知道又是殷麥曼少校帶著德軍偵察機隊,在一邊偵查、一邊追殺法軍和布軍的偵察機了。

倫德施泰特少校很清楚,正是空中那群騎士的奮戰,讓敵人的炮兵觀察機遭受了極大的損失,讓敵人架設在山頂的重炮群打擊效率下降了幾成,他內心對空中的友軍,還是非常感激的。

但很可惜,就算航空隊能壓制住敵人的偵察機,也無法壓制住敵人的地面炮兵觀測哨。所以布軍居高臨下的重炮群,最多隻是折損幾成作戰效率,卻無法被完全廢掉。

20幾天前,航空隊的殷麥曼上尉從後方弄來了足夠的機載輕機槍,聽說也是魯路修幫他弄的。還找機械師幫他把機槍安裝到鴿式偵察機上。

隨後,殷麥曼上尉就抽了幾天時間,草草訓練了一下手下最心腹的飛行員,教他們如何一邊開飛機、一邊操縱可以旋轉方向的輕機槍、朝著側方或是側前方開火(射擊協調器還沒造出來,暫時不能對著正前方開火)

訓練完後,大約一月初,這第一批飛行員就知道如何實戰了,最終,他們也在1月8日那天,打響了這個世界上第一場大規模空戰。

當然,因為是第一場,所以敵人根本不存在有組織的抵抗。

法軍和布軍飛行員只有自行零星攜帶手槍或是別的武器上天,比如噴子,並沒有統一制式裝備。

畢竟之前都不存在正式的、大規模的空戰,偶爾有爭鬥,也都是飛行員的個人行為。

這一次,德軍一整個飛行隊,16架鴿式偵察機,全部裝備了固定支架的氣冷式輕機槍,每架飛機還攜帶了大約1200發子彈的彈鏈,火力自然是碾壓的。

1月8日當天,布、法兩軍在伊普爾-里爾附近空域,整整有14架偵察機被單方面屠殺擊落。

在第一波被打懵逼後,布、法軍的航空隊才消停了一下,連續兩天沒敢出動,應該是在緊急想辦法找適合飛機攜帶的槍械。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