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的魂靈升於神國,生者的肉體應在地上茁壯。”
“願我們的神,為我們指引生者的路。”
……
鄭禮並不信神,但這些孩子需要來自信仰上的慰籍,他不介意臨時充當一次牧師,為他們的家人祈禱。
逝者已逝,生者應當有著自己的生活。
他凝視潘利爾,整個靈魂似翱翔在天空。
他感受到了!在這片廢墟中,正有一股不屈的意志正從這裡升騰,壯大。
“走吧杰特,我想明白我該怎麼做了。”
五天後,鄭禮得到了來自諾頓男爵的500枚龍金的饋贈。
他拿到這筆錢後,並沒有如同大部分人想象中的縱情享受。
反而將大半的錢用來購買大批的生活物資,書寫工具,建築材料等等等。
在徵得安東的同意後,鄭禮僱傭起工匠。
在潘利爾的村莊內修建起巨大的建築,這個建築有一個在潘利爾人看來很奇怪的名字,叫做書院。
院長是被稱為“地精屠戮者”的勇士禮,他從三豬鎮召集了8名衣不蔽體的年幼乞丐,又挨家挨戶詢問潘利爾的村民。
勇士禮表示書院可以免費提供孩子們的一日三餐,並教授他們各種知識。
唯一的代價是每一旬的最後一天,孩子們就得為書院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這可真是善神庇佑。
要知道在費倫,九層的平民家庭大部分時間都只能一日兩餐,有些貧窮的家庭更是連基礎的一日兩餐都保證不了,只能飢一頓飽一頓。
如今不僅能一日三餐得到更好的生活水平,在節省自家口糧同時,更能讓自家孩子得到學習知識的機會。
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這些農婦們晚上做夢都不敢這麼想。
至於每旬一天的工作,在這些農婦眼裡並不算什麼大事。
往常的時候,這些年幼的孩子們也得每天去採集漿果,梳理農田,沒有任他們遊戲的時間。
很快,算上杰特,整個書院湊齊了27名學生。
三個月後,書院建造完成。
在支付了工匠們的薪水,鄭禮便帶著杰特重新回到了深山茅屋,從中取出自己書寫的一沓沓手稿後,兩人懷著不捨的心態告別了彪。
鄭禮挑了一個認為吉利的日子,在潘利爾村民好奇的注視下,他將書院的牌匾掛了上去,宣佈書院的正式成立。
這裡將會是鄭禮的起點。
他會一步一步走出堅實的步伐,向著未來而去。
深夜,忙碌了一天的鄭禮依舊沒有休息。
他在蠟燭搖曳的火光中書寫文稿,爭取不浪費每一分每一秒時間。
鄭禮深知自己只是中人之姿,要想完成自己的理想,他就得利用哪些天才們休息玩樂的時間,彌補自己天份上的不足。
以汗水彌補不足,方才能以堅實的基礎,營造出通天的樓閣。
“孩子們的伙食倒也不貴,27人的伙食一個月也就支出3枚碎銀。”
撐著下巴,鄭禮思考著一些問題。
“紙張筆墨太貴了,除了課本和一些訓練做題外,我覺得譬如練字這類的消耗,可以先用沙盤充做替代。”
“每半年書院還需要維護一次,還得聘請打掃,後廚的員工,一個月最少需要支出6枚碎銀。”
在紙上詳細記錄各項支出,鄭禮繼續寫道:
“營造書院,採購物資倒是花費的並不多,現在我身上還剩有353枚龍金的可支配餘財。”
“但考慮到後期書院擴大規模的問題,總不能一直指望著這些餘財坐吃山空,必須儘早找到一種合適的營收業務。”
“有什麼能賺錢的方法呢?”
鄭禮思考著,手指規律性的敲擊著桌面。
沒有穩定的收入,他就不敢擴大書院規模。
不擴大書院規模就只能一直維持現狀。這個死迴圈持續下去,別說實現自己的理想了,能維持住自己27名學生的學習條件,都算是萬幸了。
鄭禮不知道這一世自己能活多久。
一百年,兩百年,還是三百年?
他從來就沒想過這個問題,他只想在臨死前看到,自己的思想能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
為此,他只願爭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