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合提是伊犁河谷牧區的領袖人物,在當地有著極高的威望。
如果得不到他的支援,整個專案恐怕難以落地。
走到門口,他輕輕叩響門環。
屋裡傳來幾聲犬吠,隨即是腳步聲。
門開了,巴合提站在門口,臉上露出一絲驚訝:“林硯?你怎麼來了?”
林硯笑了笑:“我有些事想跟您商量。”
巴合提側身讓他進屋,兩人坐在火爐旁,熱茶剛剛端上來。
林硯從包裡取出計劃書,簡單介紹了專案的構想,包括課程設計、生態保護理念以及對牧區生活的尊重原則。
他說得很認真,也很小心。
然而,當他說完最後一句時,卻注意到巴合提的表情變了。
眉頭微皺,眼神中透出一絲憂慮。
沉默片刻後,巴合提緩緩開口:“林硯,你們城裡人喜歡熱鬧,但我們這裡……不是景點。”
這句話像一根針,扎進了林硯的心。
他沒有急著解釋,也沒有繼續翻動那厚厚的計劃書,而是從包裡取出錄音筆,輕輕按下播放鍵。
低沉悠遠的歌聲緩緩流淌出來,是哈薩克牧人們在風雪中吟唱的《遷徙之歌》。
旋律蒼涼而堅韌,彷彿草原上的風穿過了每一個音符,吹進了這個靜謐的小屋。
林硯低聲說:“這不是表演,是生活。”
房間裡一時寂靜無聲,只有火苗舔舐木柴的聲音。
巴合提大叔閉上眼睛,像是陷入了回憶。
片刻後,他睜開眼,目光變得柔和了一些,但眉間的擔憂仍未散去。
“你們的想法很好。”他說,“可你們知道,外面的人一旦來了,就再也趕不走了。”
林硯點頭:“我們不會把你們的生活變成展覽品。我們要做的,是讓年輕人看到另一種生活的可能,一種與自然共處、與傳統相連的方式。你們不是遊客的背景,而是故事的主角。”
這句話似乎觸動了巴合提。
他沉默許久,終於伸手拿起計劃書,一頁頁仔細翻閱。
他的眼神漸漸專注起來,時不時點頭,偶爾停頓思索。
當最後一張紙被放下時,屋裡已經安靜得能聽見窗外雪花飄落的聲音。
“可以試試。”巴合提終於開口,“但有兩個條件:第一,所有課程內容必須由我們牧民自己決定;第二,收益必須用於冬季牧場的道路和牲口棚建設。”
林硯鬆了一口氣,露出真心的笑容。
他從揹包中取出一份草案——這是他在回喀什的路上連夜修改的版本。
他將“牧民主導”四個字寫在了第一條,隨後寫下“遊客參與、收益共享”的原則,並附上了預算分配方案。
“這是我擬定的第一份合作草案。”他遞過去,“您可以隨時提出修改意見。”
巴合提接過草案,逐條細讀。
火光映在他臉上,顯得格外莊重。
每讀完一條,他都會停下來思考一會兒,有時還低聲念出幾個詞,像是在確認它們的分量。
最終,他抬起頭,點了點頭:“好,我們可以簽字。”
然而就在林硯準備拿出鋼筆準備簽署的一刻,阿麗婭輕聲喚了他一句:“林硯。”
她站在門邊,神情有些凝重。
林硯走過去,她低聲說道:“我在拍攝途中發現,有人偷偷在草場上架設圍欄……”
林硯一愣,眉頭慢慢皺了起來。
“圍欄?”他低聲問。
“鐵絲網。”阿麗婭點頭,“從山腳一直延伸到河邊,看樣子已經圍了好一段。”
林硯的心猛地一沉。
他知道,在草原上,遷徙不僅是傳統,更是生存之道。
如果真的有圍欄,那意味著什麼?
他轉頭望向正在收拾茶碗的巴合提大叔,對方似乎並未察覺異常。
林硯咬了咬牙,沒有當場揭穿,只是悄悄把這件事壓進了心底。
他回到桌前,微笑地對巴合提說:“那我們就先簽第一版草案吧。”
巴合提點頭,拿起了鋼筆。
林硯卻沒有立刻落筆。
他望著窗外茫茫風雪,心中隱隱感到不安。
那一圈圈蔓延開來的鐵絲網,像極了一道看不見的裂痕,正悄悄劃開這片土地與人之間的信任。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