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俯首稱臣,唯唯諾諾之倭人,已連年犯境,北上蒙古更是已入主過天下,然時至今日,天下卻依舊給不出辦法,賊人之心不死,華夏故土難安,如今大明千秋鼎盛,但華夏之地,已有積貧積弱之象。”
“經年之後,神州危旦,已有徵兆。”
“宋元數百年,儒生依舊沒能給天下一個解決之法,反倒是開始捂著耳朵,裝做視而不見,對天下的客觀規律熟視無睹,天下已然處在一個‘變’的邊緣。”
“不進則退!!!”
“教條框架下,對於任何超出這個範圍的事物,都會以一種鄙夷的心態去對待,在劇烈的社會變動下,依舊不思進取,不思悔改,仍死守著死板陳舊的所謂正統觀念。”
“只知應堅持國家大義,卻不知如何捍衛這種國家大義,最終大義也不可保,流為空談。”
“天下士人需睜眼看世界,修正自己對天下的認知跟看法。”
“......”
望著這篇長篇累牘的文章,很多看完文章計程車人,都是齊齊沉默了,眼中帶著幾分迷茫跟慌亂,這篇文章所寫的內容,跟他們以往受到的教訓截然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
這讓他們心中生出了一絲茫然。
這篇文章的內容很簡單,便是指責儒家之學,自漢代之後,就已跟不上天下的腳步,即便勉強跟上,最終卻害的宋鼎盛敗亡的結果,所謂變局,首當其衝要變的是‘儒學’!
是他們從小學習的經史子集。
也有一些士人很敏銳的察覺到,夏之白特意提了下‘秦漢’的用意。
無他,太快了。
自夏商周三代,國祚可謂綿長,而自秦始皇橫掃一切後,後世朝代更迭大大加快,短命王朝更是比比皆是,最長的兩漢相加也不過是四百年出頭。
而真正的原因,其實夏之白也說了。
便是武力!
而這是齊桓公稱霸之後,就已漸漸凸顯出來的道理,在周代中後期,‘道德’其實就已經徹底讓位於‘武力’了,只不過隨著大一統王朝的建立,文人對道德的自我標榜,試圖繼續壓制‘武力’,而在宋代達到了頂峰,然隨著蒙古人的野蠻衝鋒,儒生構建出的以文御武被徹底擊潰。
儒家兜售的這套體系再度破產。
只要還有武力,道德就只能屈居次席,而儒學自上次失敗之後,便選擇將自己耳朵蓋起來,開始了掩耳盜鈴,以為只要自己閉關鎖國,就無人會發現自己,也就不會引起外界注意,但就如夏之白所說的,外界對華夏的窺視,從來沒有停止過,裝作沒看見,只是在自欺欺人。
落後就要捱打。
而現在天下的治國理念,解決不了這個問題。
這就是真正要‘變’的點!
秦一統天下,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訴天下,武力已壓過了所謂‘道德’,而天下發展上千年,卻又走回了老路,只不過在蒙古人的衝擊下,這個被歷史不斷規訓的結果,再度為世人喚醒,也被夏之白重新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