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華夏:我的直播對話古今

第96章 夫子,記住這個人!

吃不飽飯,哪來的穩定?

現在上百倍的人口增長,要消耗多少糧食!

後世的人,難道已經可以不吃飯了麼?

真就成了神仙?

“現在,我們的糧食,夠吃了……”

張凡眼前的那個形象,越來越清晰,卻彷彿也是越升越高,直到化作了天際的一顆明亮的星星。

他垂下眼簾,看著臉色有些急切的孔子,慢慢說道:“去年年底,在華夏的一個種植基地裡,雙季稻畝產量達到了1530.76公斤!也就是……超過三千斤!”

啊?!

孔子被直接嚇了一跳!

怎麼就……一千多了??

剛才用了足足兩千年,才從二十勉強增長到一百多啊!

這個數字!可以亂來的麼?

“夫子……”

張凡向孔子微微躬身,語氣中充滿了感慨,道:“事實上,您回答子貢問政時,提出的關於‘足食’的目標,直到兩千多年後,依然無法解決!”

“那三年……華夏遭遇自然災害,餓死了很多人!”

“由此造成的影響,幾十年後依然深遠!許多老人終其一生,都無法抹去內心深處飢餓的陰霾,習慣性地在家裡儲存很多很多糧食,圖的只是一份年輕人已經無法理解的心安。”

“那一年,他三十歲,是一所農業學校裡的教師。”

張凡看了一眼孔子,微笑道:“跟您一樣,他也是一位老師……”

說話間,四周的景色風雲變幻!

一下子就把兩人帶到了1961年的春天。

是個農人?

孔子的眉頭微微皺起,不明白張凡為什麼帶自己來看這個人。

他哪裡有什麼老師的樣子?

那個人赤腳站在稻田裡,小心翼翼地播種一顆種子。

是的!只有一顆!

於是孔子更加奇怪。

這有什麼用?難道這一顆種子是仙種?光靠它,就能達到畝產三千斤的奇蹟?

那個人並沒有看到遠處觀望的孔子和張凡。

在他眼裡,只有他的田,只有他的稻。

剛剛經歷的三年,讓剛剛站起來的華夏人,遭受了極其沉重的打擊!

正如孔子在兩千多年所說的!倘若無法“足食”,國家難以穩定!

還好,當時的華夏,也正是憑藉這孔子說的最後一句話,堅強地挺過了那個黑暗的時期。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憑藉崇高的信仰,以及對新華夏的無限熱愛,即便無法“足食”,也並沒有打垮剛剛建立的新華夏。

可是……餓死,是人世間最悲慘的事情之一。

這一點,相信七百年前的朱元璋,會有極深的體會!

正因為童年時的經歷,朱元璋橫掃天下,成為九五至尊之後,依然把老百姓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任何讓老百姓吃不飽的行為,被明太祖深惡痛絕,甚至為此不惜殺戮成河!

數百年後,又有一個華夏人,親眼目睹了餓殍遍野的恐怖景象,於是便立下宏志,要憑藉科學的力量,徹底擊敗飢餓的威脅。

如此崇高的願景,格局已經不限於華夏之內。

這是全人類翹首期盼的未來!

可是在當時,傳統理論的主流,乃是米丘林、李森科的“無性雜交”學說。

水稻,是沒有雜交優勢的!

那個華夏人的研究從一開始,就飽受來自四面八方的質疑,甚至是嘲諷!

直到這一天,他在田裡種下了那顆變異株的種子。

“夫子,記住這個人。”

張凡在談笑間,時間加速流動,那顆剛剛種下的種子,已經發芽抽穗,果然鶴立雞群,完全驗證了那個人的理論!

可是最大的困難,才只是剛剛開始!

孔子驚駭地看到,那個人好像是瘋了!

他瘋子一樣地整日整夜泡在水稻田裡,從漫山遍野的金色麥浪中,彷彿在尋找著什麼。

這一找……便是足足三年!

天然雄性不育株,自然誕生的機率,接近百萬分之一!

大海撈針,亦不過如此!

孔子和張凡就這樣看著,原本表情有些不以為然的孔子,也漸漸轉為嚴肅。

因為子曾經曰過: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

夫子認為,像這樣不管不顧地瘋狂前進,不知道停下來,無疑是非常危險的!

這個人,難道不要命了麼?

他到底在尋找什麼?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