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籌集遼餉所需錢糧。”
譁!
朝堂之上一片譁然,群臣交頭接耳。
他們腦中冒出的第一個念頭是,魏公公想憑藉幾張白紙來騙大家捐錢。
此事,本朝早有先例。
之前,朝廷印發銀票,本意是為了方便攜帶流通。
結果,銀票超發。
如今十兩銀票才能換一兩銀子,貶值嚴重。
由此可見,魏忠賢提出的“遼餉券”,也不過是空頭支票罷了。
其目的就是要騙大家捐錢。
一時間,群臣憤慨。
豈有此理,國家有難,與匹夫何干!
朝廷缺錢憑什麼讓我們捐!
要錢沒有,要命一條!
東林眾臣雖未明言,但眸中的神色已經說明了一切。
無視眾人凌厲的目光,魏忠賢抬高聲音繼續說道。
“這‘遼餉券’卻也不是空頭支票,但凡購買此券者,可在到期後獲得規定的利息獎勵。”
“目前臣初步設定了三個等級。”
“一年期遼餉券,到期可享五分息;二年期遼餉券,到期可享七分利息;三年期遼餉券,到期可享九分息。”
說著,魏忠賢從袖中取出一疊印製精美的紙張。
將其中幾張呈給天啟皇帝,剩下的讓小太監一一分發給眾臣。
群臣拿起一看,不由驚詫。
只見遼餉券上印製著栩栩如生的龍鳳圖案,製作精美。
其上寫著購買此券的注意事項以及兌付細則。
甚至還特別註明了製作遼餉券所用的各種防偽措施,方便鑑別。
只差蓋章了。
百官倒吸一口涼氣,這才明白過來。
很明顯,魏忠賢是早有準備。
崔呈秀提出遼餉短缺問題,肯定是他事先安排,其目的就是引出這私庫之策。
大臣們拿著印製精美的“遼餉券”,略略一看,一個個驚的瞪圓了雙眼。
天才!
天才般的設計!
這“遼餉券”設計之精妙,細則之清晰,遠超他們預期。
左光斗拿著“遼餉券”,細細研讀。
一遍又一遍,生怕看漏了一個字。
“奇策,奇策,真乃曠古未有之奇策!”
他忍不住輕聲驚歎,捧著紙張的雙手不禁微微顫抖。
與此同時,心中油然而生一股羞愧之情。
這“發行遼餉券,建立私庫”之策,比之他提出了加徵遼餉之法不知高明瞭多少倍。
他的方法,也是他苦思多日,且與東林同僚多次商討的結果。
那是他們在目前情況向所能想到的最好策略。
本以為,自己的方法是唯一可行之法。
但他萬萬沒想到,魏忠賢居然提出瞭如此奇思妙想之策。
相比之下。
他提出的加徵之策,只能解決一時危機,甚至還可能讓各地陷入民亂之中,可謂狗屁不通。
而魏忠賢的私庫之策,出人意料的將募資目標轉向了高官富賈。
不僅於民無爭,而且還別出心裁的設計出了到期還本付息的方法。
如此一來,給購買者許以巨大的利誘。
可謂是將恩威並施之法運用到了極致。
如果此法得以實施,不僅能解決朝堂目前面臨的遼餉危機,還能為大明充盈國庫,堪稱長治久安之計。
可以想見,私庫之策的施行,必然大幅增加魏忠賢的個人威信,會吸引更多計程車子投靠他。
屆時,魏忠賢一黨會變得更加強大。
不行,一定要想辦法阻止次策的實施。
不能讓這閹人得志!
左光斗想著,看向魏忠賢的眼神中充滿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