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興喝了口飲品,繼續解釋道。
“至於這其它兩稅,便是茶稅與酒稅。”
“這茶乃是百姓所需之消費品,但又頗有彈性,富裕之家必不可少,尋常百姓則可有可無。”
“若要徵這茶稅,也不算與民爭利。”
“太祖開國之時,曾在南直隸嚴禁私茶,僅南直隸一地所得茶稅收入就高達六十萬兩之多。”
“老哥你想,若能舉國實施茶葉專賣制度,則榷茶收入至少也是幾百萬兩。”
這茶稅一說,魏忠賢也略有耳聞。
既然太祖之時曾徵收過,想來也有施行之法。
魏忠賢心中暗自思忖,只聽魏興接著說到。
“還有這最後一項,酒稅。”
“老哥你也應該知道,我大明飲酒之人何其之多,飲酒之量何其龐大。”
“若能實施嚴格的國家酒水專賣制度,光榷酒一項,收入可高達上千萬兩。”
看到魏忠賢何雨化田二人投來驚訝的目光,魏興解釋道。
“此非虛言,乃是有據可考。”
“北宋之時,光是酒稅一項,一年收入就高達一千五百九十八萬兩白銀。”
“如今大明人口遠超北宋,我說的上千萬兩收入,那還是保守估計。”
震撼!
魏忠賢已經完全陷入了震撼之中。
鹽稅、茶稅、酒稅這三稅,只要能施行其中任何一項,便可解決當前危機。
此論,堪稱謀國之論!
兒子的高瞻遠矚遠超自己預期。
此時,魏忠賢心中竟對兒子生出了一絲敬佩之意。
吾兒有此天縱奇才,當為大明首輔!
只是,這還沒完。
魏興又總結道:“這中策與上策一樣,皆為鞏固根基之策,施行起來頗為不易,且需耗費時日。”
“但若得一能臣,成功施行此法,可保我大明百年國運。”
話音未落,魏忠賢舉杯:“此言,當浮一大白。”
三人以飲品代酒,滿飲一杯。
魏忠賢未曾想到,今日來小酒館與兒子一見,竟然得了兩大謀國之策。
原本壓在心頭的遼東軍餉問題也是迎刃而解,心中無比暢快。
“這上策‘攤丁入畝’之法,可鞏固我大明根基。”
“中策‘三稅’奇招,可為我大明豐盈國庫。”
“卻不知這第三策是何妙計?”
魏忠賢此刻已完全沉浸於魏興的精妙分析中,求知若渴的問道。
“說到這下策。”魏興眼中閃過一抹狠厲之色,吐出九個字。
“議捐款,殺貪官,建私庫!”
其實對比上、中兩策,魏興更看好這下策。
因為操作簡單,見效快。
此時大明的王朝,東林黨人充斥朝堂、佔據要津,他們無一不與江南豪門富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江南豪富藉著東林黨在朝中影響力,攫取國家財富,躲避稅賦。
而東林黨則利用官商勾結,兼併土地,聚斂財富。
魏興很清楚,這些人奉行的原則是——錢是我的,國家是你的。
崇禎十七年,大明王朝生死存亡之際。
李自成已兵臨京師。
崇禎皇帝,這個剛愎自用又愛面子的天子,為了拯救國家做出了最後的努力。
他放下皇帝的尊嚴,懇求朝中大臣捐錢給守衛京師計程車卒。
但結果是,內閣首輔魏早德捐贈五百兩,太監首富王志欣捐了二千兩。
富可敵國的國丈周奎,雖有萬貫家財卻是故意哭窮,一毛不拔。
最後周皇后實在看不下去了,給了她父親五千兩銀子。
周奎卻做出一件奇妙之事,他捐了三千兩,另外兩千兩放進了自己口袋。
最後,崇禎皇帝懇求顯貴捐款救國的結果是,總共募集白銀二十萬兩。
這就是大明百官、皇親國戚在王朝傾覆之際所表現出來的愛國之心。
數天後,李自成攻破京師。
殺人盈野的闖王用酷刑逼迫官員交出銀子。
短短半月功夫就得到白銀七千萬兩,相當於大明五年歲入。
這說明,大明官員很有錢,而且不是一般的有錢。
只要想辦法讓他們吐出一點來,遼東軍餉難題迎刃而解。
聽到“殺貪官”三字,魏忠賢眼中露出一絲精芒。
此法,他曾與少年天子提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