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想死嗎?那可是九千歲遺孤

第27章 我兒有首輔之姿

殺貪官,收其財富以充實國庫。

這也是他能想到的最快的募集遼餉之法。

只是要施行起來有兩個難點。

一來,毫無緣由的濫殺朝廷大員容易引起朝野動盪,政局不穩。

二來,此法乃是飲鴆止渴,且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若是旁人提出此法,魏忠賢只會一笑置之。

但提出此法之人是魏興,這就不得不讓魏忠賢重視起來。

今日,兒子提出的幾項策略無一不是高屋建瓴的真知灼見。

在他心中,早已將魏興視為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曠古奇才。

因此他很快擺出一幅洗耳恭聽的姿態,問道。

“不知小哥這下策當如何實施?”

魏興道:“很簡單。”

“朝廷以籌措遼餉名義,倡議官員商賈捐款,並許以較高回報。”

“所得資金存於私庫之中,部分用於發放遼東軍餉,所剩者提高利率貸出,以獲取收益。”

“如此一來,便可迴圈往復,源源不絕。”

“這便是‘議捐款,建私庫’。”

其實還有個更簡單的稱呼——發行國債。

這私庫之策和國債的基本原理是一樣的。

是帝國根據信用為基本,以朝廷的名義為籌措資金而發行的一種債務憑證,承諾在一定時期內支付利息和償還本金。

此舉可以彌補財政收入不足,解決國庫空虛問題。

同時還不用擔心出現類似於銀票濫發導致貶值的情況。

在後世,殖民地遍佈全球的大英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遭受重創,財政入不敷出,經濟幾乎崩潰。

然而它還能取得戰爭的勝利,維持世界強國的位置,全靠在一戰期間發行的多達七十億英鎊的國債。

若沒有這筆錢,大英帝國早就在戰爭中毀滅了。

這就是國債對一個帝國的巨大作用。

若是大明王朝也能學會使用國債,肯定不會出現後來被農民軍和建奴拖垮的局面。

只是,這個觀念過於超前,放眼大明王朝,只有少數聰明人能真正理解此法的絕妙之處。

魏興對老哥說出此法,也不期待對方能理解,只是將它當做尋常閒聊罷了。

“至於這殺貪官....”魏興嘿嘿一笑。

沒等他解釋,魏忠賢嘴角一勾,道。

“朝廷倡議捐遼餉,百官之中,必有不從者。”

“屆時只需抓住其中幾人,殺雞儆猴,沒收其家產,充入私庫。”

“如此一來,恩威並施,私庫可成矣!”

說到此處,魏忠賢忍不住撫掌稱讚,

“妙哉,妙哉,小哥這下策實在是精妙絕倫!”

有此一策,遼東軍餉難題瞬間化解。

這“議捐款,殺貪官,建私庫”之策,可謂是別出心裁,深謀遠慮。

比之自己想到的“殺貪官”之策不知高明瞭多少倍。

運用此法好處有三。

其一,朝廷頒佈捐款政令,募集捐款的同時,承諾高額回報,這便是利誘;

其二,建立私庫,提高利率貸出,朝廷可從中賺取差價,這便讓私庫資金如同有源之水,綿延不絕;

其三,藉此機會剷除貪官,肅清朝堂風氣,亦可震懾東林黨人。

此法,即可解決遼餉,又可充盈國庫,還能整肅貪腐。

可謂是一箭三雕!

當即,魏忠賢心中計較已定。

回宮之後就向陛下提出此策。

他很期待看到,群臣聽聞此策之後的反應。

他甚至能想象到,滿朝重臣臉上震驚的表情。

屆時,此策必將如同巨石入水,掀起驚濤駭浪。

短短半日時間,魏興已經給了魏忠賢太多的驚喜與震撼。

先是有理有據的證明了他對於大明的赤誠忠心。

接著又透過抽絲剝繭的分析,揪出了紅丸案的幕後真兇。

最後又提出治國三策,不僅緩解了遼餉危機,還為大明指出一條創收明路。

我兒,真乃麒麟兒也!

如此巨大的收穫,讓向來氣度氣度沉穩的九千歲大人都有些反應不過來。

他留下一小貸銀子後,便與魏興告辭,飄飄然的離開了小酒館。

他要回去好好消化一下成果,理一理思路。

......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