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第6章 掃陵

福寧殿議事以要不歡而散的姿態告了一段落。

少年官家丟下後人遠不如前人這麼一句話居然拂袖而去。

眾人皆以為官家之意是眾臣不如太祖皇帝開國時的眾元勳,又似不滿西軍不能平定西夏反而驕狂腐朽到了這個地步,這才一怒至此。

四位宰執一時不免有了羞憤之色。

就連蘇軾其實也這麼覺得,不過他可能想得更多,比如官家大概同樣覺得自己不能如太祖皇帝一般征討四方,縱橫捭闔。

可他們哪裡知道,官家就是覺得眼下這些朝廷肱股之臣實在太無用,朝廷法度太陳舊……陳舊或許不恰當,是太荒唐,完全不知兵的人可以做樞密院事,朝廷最高軍事主官,這就好比讓張翼德去做丞相,讓法正去衝鋒陷陣。

自上而下是這種體制,能打贏西夏就有鬼了。

“太后,你說這……”呂大防性格剛直,有不堪其辱之意,攤開雙手一時無語。

高太后對官家就這麼拂袖而走也是不滿,與宰執們商議國事,怎能先辱宰相再甩臉色離開呢?何況她這個長輩太皇太后還在場!成何體統!

她示意蘇軾去把官家拉回來,然後安撫眾宰執,“官家年少氣盛,又是第一次處理國事,難免有不妥之處,大家要多些耐心。”

蘇軾到殿外時,官家正負手嘆息,且不住搖頭。

“官家,就這麼離開,宰執們怕是要羞憤欲死,明天一早說不定就要上奏請辭了。”蘇學士規勸少年天子明面上一定要顧及宰執們的臉面。

他經過幾番宦海沉浮,對這些流於表面的事自然是不在乎,但其他人卻是未必,所謂士可殺不可辱也。

何況大宋自開國以來對士大夫的尊崇那是越來越厲害,仁宗朝是頂峰,為了顯示天子的大度,宋仁宗與大臣爭辯甚至一度唾面自乾。

官家如今是未親政的天子,現在都如此“羞辱”他們,那一旦親政還得了?

“真是矯情,如果我為宰相,這麼點事都處理不好,我都沒有臉面去見天子。他們居然還說不得了!”趙煦一時無語。

不過無語歸無語,他還是轉身折回了大殿內。

“皇祖母,朕一時糊塗說了不恰當的話,莫要見怪。”官家先是向皇祖母請罪,然後對宰執們也做出了妥協,“方才出去,朕又想了一下,所謂太皇太后降旨通報全軍確實太過優待了,那這一條便去掉,就只加贈五品團練使。當然如果眾卿覺得仍太過優待,那就追贈從六品振威校尉好了。”

官家態度的軟化讓場面一下子和諧了不少。

眾老臣也都不是不識相的,官家都從善如流了,他們還擺什麼譜,堅持什麼五品還是六品。

範純仁便起身拱手道:“官家體恤邊地將官,欲激發邊軍對外敵的血性和士氣,我等做為臣子正該協助,臣以為追贈五品團練使是恰當合適的。”

其他宰執也都附議。

這事算是就這麼解決了,之後趙煦親自將宰執們送出殿外,所謂禮節尊重給足了。

高太后對官家的這種態度還是很欣慰的,她近來已經漸感身體不適,知道自個身體老朽終會離世。之前一直大不放心官家年幼,一旦親政做出很多不妥的事來。

今天見官家確實年少氣盛了些,但知錯就改,從善如流,是有一代仁君的風範的。跟大病前那種冷對抗、拗脾氣相比,更是天壤之別。

一顆懸著的心徹底放回肚裡去了。

“皇祖母,我近來身體康健,舊疾一去不返。想來是太祖和父皇庇佑,我想這幾日去給太祖和父皇掃陵以表孝心,還請准許。”

送走四位宰執,官家拱手向太皇太后請願。

高太后微皺眉頭,“國不可一日無君,如今已是深秋,眼見要入冬。你也知道到了冬天,契丹和党項人多有劫掠和擾邊的事情發生。官家去掃陵這諸多事務如何辦?”

趙煦明白高太后的意思,現在所有政務雖然都是以太皇太后垂簾聽政,四位宰執主持,百官們協助這種形式全權處理了。他這個天子只是走個過場。

可他這個走過場的其實非常重要,甚至不可或缺。天子在,他們所行使的所有政令那就名正言順,但是天子如果不在,就不是那麼凜然不可侵犯了。

甚至如果有奸邪之徒在宋陵劫持了天子,跟東京汴梁城這個朝堂分庭抗禮從名分上都說得過去。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