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第6章 掃陵

“這些政務有皇祖母和四位宰執在必然可以處理的井井有條,反而若是我在一旦意氣用事會添不少麻煩。”趙煦在太皇太后面前耐心細緻的解釋,“經過今日之事,我明白了政務不能用一己之好惡和簡單的是非曲直來處理。可我畢竟年少很多時候把控不好還需要修心和沉澱。”

承認錯誤和認識到不足是好事。

“可這和掃陵有何關係?”高太后不解。

“皇祖母有所不知,所謂修心自然是沒有俗務纏身最好,這點蘇學士是博學之人他所說我認為有道理……”

蘇軾本來覺得掃陵之事,肯定是官家心血來潮,與己無關的。可聽到這裡頓時目瞪口呆,我什麼時候跟你說過這話?

趙煦哪管蘇軾的感受,接著道:“皇陵所在是幽靜之地,又有太祖和父皇在天之靈庇佑,是修心和讀書的好地方……”

高太后瞪了蘇軾一眼,說道:“官家若是不想被俗務纏身,老身在皇城尋一幽靜宮殿,你且安心讀書,政務俗事老身和眾臣子處理了便是,絕不叨擾你。何必非去皇陵?”

要知道北宋皇陵離東京汴梁城有三百里之遙,趙煦之前出宮的次數都屈指可數。這次要脫離太皇太后和百官孤身去皇陵,真有了什麼差錯是要天下動盪的,誰擔得起這個風險?誰又敢擔這個風險?

蘇軾額頭冷汗直冒,卻是一句話都不敢說。

“皇祖母,我去修心讀書只是順便,給太祖和父皇掃陵才是主要目的,若沒有先祖護佑,上次大病我能否醒轉猶未可知。”趙煦一副義正嚴詞之態,“試想我輩子孫蒙受先祖大恩,豈有不思報孝之理?皇祖母今天還說讓蘇學士教我孔孟之道,可儒家以仁孝之道治理天下,我身為天子總不能做不孝子孫吧?”

“……”

高皇后一時語塞,心想她這孫兒大病之後真是脫胎換骨,口若懸河,偏偏句句在理,倒有幾分諸葛亮舌戰群儒的風範。

可天子未親政,孤身去掃陵事關重大,而她要以太皇太后的身份臨朝聽政根本無法分身。

她思慮良久,這才開口道:“不行,老身非是要官家做不孝子孫。只是如今官家尚未親政,出走京師難免朝局動盪。等再過三五年官家再擇機祭祖掃陵,這是為了大宋江山的穩固,我想先祖必不會怪罪。”

“唉,”趙煦一聲長嘆,“皇祖母一心為我人身安全,為江山長治久安考慮,我很慚愧。其實除了祭祖掃陵、修心讀書,我其實還有一個目的,太祖託夢讓我埋葬舊我!”

高太后和蘇軾聽到這都是既震驚又困惑,太祖託夢必是重大之事,可什麼是埋葬舊我呢?

“這幾日我常做一個夢,一個老人囑咐我只有埋葬舊我,新我才能徹底重生。那老人容貌雄偉,器度豁如。我醒來之後對照太祖畫像方知正是太祖本尊。之後我思來想去,定是太祖他老人家庇佑於我,才使我脫胎換骨,可要如何埋葬舊我呢?忘掉舊事記憶?我倒是忘了幾分,可這顯然不算。我查閱了不少道家典籍,埋葬舊我需要一個儀式。”

繞是蘇軾博學多才,對這個道家所謂的埋葬舊我的儀式那也是一無所知。

只聽官家道:“將舊時衣物和物件,按照特定方位和步驟再輔以道家真言葬於風水寶地便算是所謂的辭舊迎新了。當然至於具體如何操作尚需法力高深的道人指導。”

他鄭重其事的說完,又看向蘇軾,“蘇學士博學強聞,交遊廣闊,應該認識道家高人吧!”

蘇軾從未聽過這等埋葬舊我的儀式,但官家大病之後,身體有孱弱變康健,性情亦大變,從只是聰慧變成了極聰慧且博學,已經隱有古時之明君的姿態了。

眼下又聽了趙煦虛虛實實故弄玄虛的一套說辭,他都以為這是自己的知識盲區了。

“道家隱士確實認識那麼一兩個。”

蘇軾這等博學之人尚且如此,親眼見到官家所謂舊疾肺癆須臾間康復的高太后那就更加相信自家孫兒是受了祖宗庇護,既然太祖託夢,那必須要重視。

所謂道家埋葬舊我的儀式倒是其次了。

思想這麼一轉變,若是為了官家日後身體康健,大宋江山長治久安,便是去皇陵十天半月又如何?

所謂風水寶地自然皇家陵園無出其右。

“這事得從長計議,”高太后最終還是鬆了口,“四位宰執那裡也得有個交代,只是這事不能明說,明日再讓他們來這福寧殿議一議。”

說動太皇太后這事也就成了大半,不過四位宰執那裡也需要費些口舌,趙煦思慮著他需要一位內應。

趙煦轉頭看向蘇軾,“蘇學士幫我說服你的小老弟不難吧?”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