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第7章 尋賢

話說蘇軾自被召回京城近一個月,也就只在閒賦無職時與他已然高居副相的胞弟有過一次聚會。

當時他本欲尋一處有風景、美食和好酒的地方與兄弟暢飲一番,奈何自家兄弟已是今非昔比,政務繁忙不說,府邸前門庭若市,哪有他們兄弟二人喝酒論詩的機會。

久別重逢也只能是一起跟四五同僚“同樂”。

閒賦在家尚無好時機,他做了侍讀學士就更不用說了,在外人看來這是個清貴但閒散的職位,就是陪官家讀書嘛!

可事實上得虧是他蘇大學士,換了旁人根本做不得這職位,官家讀書的速度非比尋常,對地方人文、地理乃至史籍、詩詞的興趣,或者說是渴求,也只有他能滿足。

除了這些還得幫官家收集邊疆遊牧民族的訊息,這得要交遊廣闊才行了。

蘇軾一天到頭那是忙得團團轉,這兩天為了弄到西域的時局狀況,他簡直起的比雞早,睡得比狗晚。

最後還加班搞了萬字“中國守臣李聖天傳”,現在他騎馬都能睡著了,可從皇城出來還得去幫官家說服自家兄弟。

當然,這次他沒忘討價還價,他思考了很久還是覺得官家這時候要去皇陵絕不是什麼修心讀書,給先祖掃陵,也不大可能是埋葬舊我。

所謂先祖託夢他怎麼都覺得是官家尋的託詞,雖然官家的變化確實匪夷所思,但不能搞不清楚就託詞是鬼神吧?

他追問官家到底去皇陵做什麼。

趙煦對這個眼下唯一的心腹倒也並不隱瞞。

“不瞞蘇學士,去皇陵就兩個目的,一為真切的看一下這萬里江山,二為找尋真正的賢能之輩。”

言外之意,去皇陵就是個藉口,實際上可能是巡視疆域,外加招賢納士。

這第一點好理解,在皇城內雖是天子,可還有太皇太后在,有宰執們在,官家並不自由。如果出了汴梁便如那鳥上青天,魚入大海。

可找尋真正的賢能之輩,他可就理解不了了。呂大防和範純仁這左右二相皆是三朝老臣,能力朝野上下有口皆碑。

樞密院事王巖叟更是鄉舉、省試、廷對皆第一的三元榜首,擔任諸多要職,無不政績斐然。

他的弟弟蘇轍,他不好誇什麼可也不是平庸之輩。

何況除了四位宰執,朝中官員何止上千,怎麼官家反倒要跑出汴梁城尋賢納才?

趙煦則是語重心長的回答,“大宋已然病入膏肓,這些人或清廉或剛直或愛民,又或者滿腹才華,固然都可稱稱職之官員,但遵循守舊之人無法將朝廷將社稷拖出泥潭,眼下這天下需要的是敢為天下先的孤勇之輩。”

蘇軾當時嚇了一跳,“官家莫非是要啟用新黨?”

他算不得舊黨,可一樣認為新政不合理處頗多,一旦施行反不如守舊穩當。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