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第8章 大宋之良醫

“官家要去祭祖掃陵?”蘇轍聞言大吃一驚,天子出行是大事,皇家祭祖掃陵是大事,天子親自去祭祖掃陵就更是了不得的國家大事。

“別這麼驚訝,官家也是人,祭拜祖墳不是人之常情嗎?”蘇軾故作輕鬆。

“兄長,這能一樣嗎?”蘇轍不由大急,“若是你我回鄉祭拜祖墳不過就是告假一兩個月。不管是你擔任的侍讀學士還是我這尚書右丞都是有其他人可以暫代的,出不了什麼亂子。可若是官家不在京師,先不說官家可能面對的安全隱患,朝局都會動盪你知道嗎?”

“你先別激動,聽我說。”蘇軾試圖安撫自家兄弟的情緒,“朝政這方面有太皇太后臨朝聽政,你們四位宰執也都是盡職盡責之人,即便官家在朝,恕我直言也只是走個過場。官家不在朝又能有什麼動盪?”

“官家在不在朝區別大了,”蘇轍直接坐起身,輕聲道:“兄長常年出任在外,不知這朝堂局勢,更不知官家每長一歲這京師的渾水就愈發的暗流湧動。”

蘇軾皺眉道:“此話怎講?”

“官家已滿十六歲,按道理太皇太后理應還政。可你看現在太皇太后有還政的準備嗎?究其原因還不是太皇太后‘以母改子’全面推翻神宗朝新政,而官家恰恰與之相反。太皇太后怕官家親政會重用新黨,乃至於再次出現‘王安石禍亂天下’的事情。”

王安石禍亂天下這句話,當時還只是皇太后的高滔滔確實在阻止宋神宗繼續推行新政時說過,併力主罷黜王安石相位。

“我覺得太皇太后這事多慮了。”蘇軾是知道趙煦現在是什麼想法的

可蘇轍並不知道,他作為尚書右丞處於朝堂權利漩渦中心,對於潛在的風險非常敏銳,他當即搖頭,“這事並非空穴來風,官家曾言只能看到中樞大臣的屁股和後背,對不能親政的不滿已經溢於言表。為此,不知從哪裡還冒出來過有人勸諫太皇太后行廢立之事,另換天子的訊息。”

“太皇太后和官家之間關係一度如此緊張嗎?”蘇軾聞言不由手腳冰涼,朝堂之上,天子腳下居然冒出來過這種傳言,那就有一定機率真的有過這種事,不然誰敢冒死傳播這種足以滅族的謠言?

蘇轍點頭繼續輕聲道:“據說當時太皇太后勃然大怒,這事方才沒有人再敢提及。再說官家這邊,在太皇太后愈發年邁的情況下,你說有沒有人會作冒險的投機呢?被太皇太后和舊黨各派趕盡殺絕的新黨會不會向官家靠攏?汴梁城看似平靜,可下方早已經暗流湧動,官家在這種情況下離京誰能擔保不出意外?”

胞弟的分析有理有據,蘇軾幾乎都要被說服了,“難不成官家還真私下裡聯絡新黨,準備‘子承父業’再行新政?”

蘇轍又沒監視天子,聞言搖頭,“我不清楚,可是誰能排除沒有?如果官家出京被奸人蠱惑,加大了太皇太后和官家的矛盾,真要出大亂子。無論是太皇太后行廢立之事,還是官家得以親政大力推行新法,朝廷都經不起折騰了。”

蘇軾長嘆一聲,他明顯是被說動了。因為他侍讀時間不長,真的不知道天子大病之前是不是真的聯絡過新黨,更不清楚朝中重臣有沒有人去做政治投機。

其實別說是蘇軾,就連官家自己現在都不清楚。

眼下的官家是透過史籍才漸漸找回破廟之後的大部分記憶的諸葛亮。趙煦本人在大病之前為了親政做過什麼努力,他一概不知。

這番出京官家確實是想看一看大宋的萬里江山以及百姓疾苦。同時試試看能不能在京城之外找到可以倚重的人才。

所謂太皇太后與天子之爭,舊黨與新黨之爭還真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

事實上政治手腕極其出眾的諸葛亮在確認了這個時空的身份後立刻就著手盡力緩解了他們祖孫之間的矛盾。帝后之爭在他成為趙煦之後早已不是蘇轍看到的那般針尖對麥芒了。

只是蘇轍哪裡知道今日的官家早不是昔日的官家,自然也就不知道不過半個月,太皇太后與官家之間矛盾就基本消解了。

但蘇軾是知道一部分的,自家兄弟說的句句在理。可是有一點對不上,在官家大病之後,和太皇太后不但沒有水火不容,反而和睦了不少。

那是不是情況也就沒有自家兄弟說的那般嚴重了。

“我還是覺得你應該支援官家去皇陵。”蘇軾想通這些後,重申立場。

蘇轍一時氣急,“兄長,我說了這麼多,你怎麼就不明白,沒有親政的天子去祭祖掃陵,遠離了京師,這朝局會出大動盪的。”

“可是太皇太后支援這件事!”蘇軾祭出殺手鐧。

“什麼?”誰知蘇轍反而大驚失色,繼而慌亂起來,“這說明太皇太后已經成竹在胸,做好了廢黜天子另立新君的準備,這天下是要大亂了啊!”

“這什麼跟什麼?”蘇軾一時無語。

其實,這不能怪蘇轍是這個反應,早在一個月前,首相呂大防就曾與他私下有過商議,倘若太皇太后真有另立新君的打算宰執們不能妥協,就是冒死也要盡力阻止。

因為這不是什麼黨爭的問題,倘若後宮能任意廢黜皇帝,那這天下離分崩離析也就不遠了。

蘇轍對這件事是有應激反應的。

蘇軾拉住已經跳起來的兄弟,“沒這麼嚴重,你說的這些其實都是在官家大病之前。眼下官家既不青睞新政,還取得了太皇太后的支援和信賴。”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