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第18章 務實

其他的一些反對者其實多不如蘇軾來的這般坦蕩,但也一樣是站在大義的角度,如違背朝廷法度,與民爭利等等,而實則是自身利益受到了損害。

“我們一條條來討論,”趙煦緩緩道:“蘇學士以為均輸法如何?真的不能實施下去嗎?”

均輸法施行時,蘇軾剛剛為父親蘇洵守孝三年結束,不曾到東南各路察看過均輸法施行效果如何。但均輸法一提出朝廷上就反對聲一片,在所謂法理上站不住腳,施行起來自然是極難的。

“均輸法是好辦法,但不應該有朝廷主持。與民爭利不符合朝廷法度。”蘇軾言辭懇切,但說這話內心又有點虛,朝廷不來做,又該誰做呢!

“蘇學士,”趙煦目光炯炯看著他,來這個時空一段時間了,他還是有些想不通,為何兩漢的讀書人不僅能躍馬執弓做太守,而且絕不是現今大談法理、經義的迂腐之徒。到了大宋為何不進反退?他本要批評蘇軾一番,但最後還是語重心長道:“朝廷法度不該是一成不變的,桑弘羊當時是有為漢武帝北擊匈奴斂財糧的嫌疑,但也確實行之有效的解決了實際問題。我們學習聖人之道不該迂腐於一時之法度、風俗,有時也該致力於時效性。

“春秋時兩國交戰往往不鼓不成列。敵方沒有做好準備,擺好戰鬥陣列,不可以先發動進攻。哪怕對方渡河也要等他們到了岸擺好架勢再出擊。可後來孫子就提出了兵者詭道也,乘其不備、半渡擊之也就成了最基本的戰術要求。如今再談不鼓不成列豈不可笑?”

“官家……”蘇軾想再辯解一二。

趙煦直接制止了他,“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所謂與民爭利其實也不成立,那些民是普通百姓嗎?能靠此謀利者那個不是官宦子弟,地主之家?我們就該把利從這些人身上拿走,去均給貧苦百姓。至於一旦吏治敗壞就會成為官員盤剝百姓的手段?”

官家頓了一頓,卻失笑道:“蘇學士,試問沒有均輸法,那些貪官汙吏、朝廷蛀蟲們就沒有方式去盤剝、壓迫百姓了嗎?放心,他們有一百種方法。”

“只是官家……”

趙煦再度擺手,示意讓自己說完,“朝廷不該是謀利機構這點確實不假,不過那也得看我們謀得利用在了什麼地方。即便沒有均輸法,如果朝政昏庸,官員崩壞,天子和朝廷大員們也有巧設明目一百種方式來壓榨天下黎民,這都不是均輸法的問題。

“還有這種利國利民的事如果朝廷不來做,讓誰來做呢?指望商賈們自我約束?蘇學士不是說重農抑商有理,而是我們永遠不要相信商賈們能裝著朝廷大義,他們永遠是逐利的。”

這一番話下來,蘇軾被反駁的啞口無言,若是年輕時,他肯定還要據理力爭一番,但見多了百姓疾苦,官員腐敗,反倒知道官家這些話是推心置腹,也都是實際情況。

任何法度都不可能是萬能的,有利有弊,儘量做到利多於弊在一定程度就是有效的,能利於民利於朝廷的。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