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第20章 永安陵

“殿下,這裡距永安縣城還有三十多里,天馬上要黑了,我們是夜裡入城還是在城外紮營?”

种師中駕駛馬車的技術可謂是嫻熟,一路四平八穩,當然,這主要是考慮到天子的安全,他也不敢跑的快了,只能算是讓馬兒慢跑。

“那就城外紮營吧!夜間入城不免擾民。”自來到這時空,武侯日日忙碌、辛苦,唯有下午這段時間心態舒緩了下來,這會靠在馬車上竟覺得有幾分愜意。

而是否今晚就到永安縣城也沒有那麼重要,也就沒有必要晚上叫開城門,大部隊浩浩蕩蕩開進去了。

种師中得令,讓親隨到前方王厚處傳令,尋背風處紮營,明天再入城。

永安縣城建在皇陵周邊的開闊地帶,眾人又過一個山口,前方一覽無餘,竟又是一大片平原地形。

“殿下……”蘇軾這時馳馬而來,“王侍郎在前方土崗下匯聚部眾準備紮營,他讓我們稍等再過去。”

古時紮營是較為繁瑣的事情,首先要將攜帶的糧草馬匹集中,用車圍起來,然後在外圍挖壕溝,挖陷坑。設定臨時鹿角、拒馬陣,搭建幾個瞭望塔或者箭塔,同時安排崗哨和斥候。

最後再挖茅坑、起帳篷,搭灶造飯。

當然,他們這一行人就在東、西兩京之間,大宋皇陵附近,如此大動干戈倒也不必。

這次離京他們本也就只帶了四五日的糧草,路上已經消耗了七七八八,倒是不必集中了。

至於壕溝、陷坑、鹿角和拒馬陣非是兩軍對壘時也沒有必要,但崗哨和斥候是必須的,而且都是种師中和王厚的親隨擔任,確保萬無一失。

精銳禁軍搭建臨時駐軍的營帳頗為快速,不過一兩刻鐘,軍中的炊煙已經升騰起來了。

趙煦在種師中和蘇軾的陪同下到了中軍營帳,按他之前的要求一切從簡,營帳內除了一張書案基本別無他物,所謂床鋪就在地上。

只是營帳比較大,蘇軾和周啟跟他一起住中軍帳。

不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幫西軍出身的將領多少還是照顧他了。即便是臨近冬季,換做他們來京路上時,除非遇到陰雨天,直接簡單宿營,帳篷都不搭的。

當然,趙煦不可能為了所謂與軍士同苦撤去帳篷,不是不能忍受宿營之苦,而是憑白會給种師中和王厚增添心理壓力。

天子受到優待在他們看來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不讓他們給予自己優待,他們反而會覺得自己未能盡到職責。

夜裡,趙煦沒有再和蘇軾談論熙寧變法的內容,倒是在篝火旁問起种師中和王厚西軍往事。

北宋和遼國普遍說打了二十五年戰爭,但其實從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太祖皇帝征討北漢,派軍圍點打援擊潰契丹耶律撻烈六萬援兵算起,到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簽訂澶淵之盟足足打了有四十年。

四十年間多次爆發傾國之力的決戰,規模浩大的程度是遠超西疆戰事的。

不過自澶淵之盟始雙方邊境都只是小有摩擦,和平了近百年時間。

而西疆戰事自李元昊的爺爺李繼遷始基本就沒有斷過,雙方多次議和,多次互相征討。

西軍基本上自建立始就經年累月處在戰爭之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