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第66章 中國使者

“陛下,臣以為南朝天子徘徊在邊境必有所圖,派遣蘇軾出使不過是迷惑陛下,好使我大遼將士不設防備,他好乘機奪取燕京。”

這時一人出列,一番言論慷慨激烈,乃是北院大王耶律阿思。

耶律阿思在重元之亂時,與護衛一同保護聖駕,射殺了耶律重元之子涅魯古,賜號靖亂功臣,因此哪怕他是奸臣耶律乙辛的親弟弟,耶律洪基對其仍信任有加。

耶律洪基聞言不由又有些遲疑,這時耶律阿思的黨羽紛紛出列,有說南朝天子少年心性狼子野心,又有說南人奸詐不惜以名重天下的蘇軾為餌,誘使我朝上當,其心可誅。

一時間遼國朝堂多是支援耶律阿思,意圖對宋用兵者。

由於遼國境內的漢族都使用漢語,漢族人數又數倍於契丹,契丹文字和語言只在契丹等族中通行。

另外,遼國上層大都通曉漢文,並以漢文為尊,因此契丹語言和文字的使用範圍非常有限。加上遼國官制又是蕃漢並行,朝堂議事時多說漢語,所以很多時候漢文字和語言雖沒有官方文語之名,卻有其實了。

這也讓在遼國朝堂上的蘇軾完全知曉他們在議論什麼。

眼見局勢危機,蘇軾立刻進言。

“陛下,我朝天子雖暫駐真定府,但並非有任何對貴國用兵之意,其意為致君堯舜,巡視疆域。不然,我朝甲兵百萬,我主何故只帶三千隨行禁軍?加真定府本地駐軍也比不得貴國在燕地駐紮大軍十餘萬。試問若是真要對北用兵,我朝數萬軍士真能所向披靡,踏破燕京?”

此言一出,遼國朝臣不由啞然失笑,他們一向輕視宋軍武力,數萬軍士想所向披靡簡直是笑話。

可隨即他們意識到蘇軾這番言語居然辯駁不得。

因為前些日子不論是南院大王蕭斜古還是南樞密院使蕭兀納所呈報的軍情都是真定府一線陳兵三萬左右,真定府以西太原府無異動,以東河北東路無異動。

哪怕是耶律阿思這時再想為自家族親報仇,煽動宋遼爭端,他好從中漁利,一時居然也駁斥不得,心裡大是惱火。

耶律洪基也被說動,再問左右,“你們以為蘇學士此言是否有理?南朝天子是否也和朕一般,主張以和為貴?”

因怕得罪耶律阿思,一干人等默然不敢言。

“陛下,臣以為蘇學士所言句句在理,南朝天子與陛下英雄所見略同,皆以為遼宋之間宜和不宜戰。”

這時一個年輕人越眾而出。

耶律洪基循聲看去,乃是本年殿試狀元及第,時任行宮都部署屬官的冠尊文,今日正是他特許其在殿聽政。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