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尊文身材挺拔,氣度不凡,這時哪怕選擇站在北院大王,不久將是北院樞密使的耶律阿思的對立面,也並不慌,反而氣定神閒。
“你不妨細細說來。”已經鬚髮斑白的耶律洪基很欣賞這個年輕人。
契丹人以武立國,人人尚武這話不假,但對漢人的文化亦十分仰慕,歷來也尊重文人,在殿試中能獲得進士出身,便是北面官也會豎起大拇指的。
能夠在科舉中狀元及第那更是了不得,人人要稱之為才子。
至於到了漢城,也就是臨潢府漢人聚居區這些就更不用提了。
當然遼國的狀元及第的待遇還是遠不如大宋。
大宋境內對待殿試榜首,曾有人言:“狀元及第,雖將兵數十萬,收復燕雲,逐強敵於窮漠……獻捷太廟,其榮亦不可及。”
當然這是題外話了,只說眼前冠尊文目前只是行宮都部署下的屬官得以在涉及宋遼大國之間的朝堂上侃侃而談,但耶律阿思又不能以職位低微為由將其趕將出去,可見起碼在民族政策,文化傳承上遼國是有可取之處的。
“陛下,恕臣直言,遼宋是友鄰之邦,但也亦敵亦友,早年間無論是宋伐遼還是遼徵宋都是有過的。對彼此軍力都再瞭解不過。”冠尊文看向蘇軾,又道:“蘇學士方才所言大宋數萬將士豈能所向披靡踏破燕京,也正是臣要說的。所謂兵者國之大事若是南朝天子真有對我遼國輕啟刀兵之意,那麼只陳兵數萬,這豈非自取敗亡?
“而臣觀陛下適才讀南朝天子的親筆書信有欣慰釋然之態,可見其並非是以區區數萬將士就打算長驅直入的狂妄無能之輩。所以認為蘇學士所言有理,南朝天子定是與陛下一般主張以和為貴。”
耶律洪基聽得連連點頭,示意自己近臣耶律儼要對這種有才華的下屬著重提拔任用。
隸屬耶律阿思的朝臣自然不希望這事就這麼平穩的過去了。
“陛下,臣以為冠尊文這番言論是在誤國。”這時一名略顯文弱的契丹人站了出來。
耶律洪基聞聲看去是皇太孫耶律延禧的正妃蕭貴哥的兄長蕭奉先,這時在北樞密院供職,是北面官中新晉崛起的後起之秀。
“我臨潢府距離南朝之真定府有千里之遙,宋軍調兵異動我等如何得知呢?若是南朝天子暗中調兵,又使蘇軾迷惑我等,到時怕是釀成了大禍啊!”蕭奉先一副痛心疾首之態。
在朝之官員,多數表面默不作聲,內裡不免鄙夷,這蕭奉先也算是外戚了,想要奉承討好將要就任自己上官的耶律阿思之心不要太明顯。
冠尊文年輕氣盛,對權貴凜然不懼,這時問蕭奉先道:“大軍調動豈是兒戲?陛下與我等自是在臨潢府不假,可難道我遼國泱泱大國,燕地十數萬精銳都是擺設嗎?蕭兀納蕭相公和蕭斜古蕭大王在你等眼裡也都是廢物不成?數十萬大軍的排程鎮守南境的將帥居然看不出來?”
這一下就把蕭奉先問住了,他想討好耶律阿思不假,可也總不能真當實權人物蕭兀納和蕭斜古是廢物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