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第58章 無非一死

“臣願往,”蘇軾幾乎沒有任何猶豫,“只是官家除了要臣送信之外,可還有其他事需要臣做嗎?”

這事趙煦早有思量,於是便坦誠道:“自然是還需要蘇學士代為表明一下我大宋睦鄰友好的態度,不過在契丹犯境劫掠這事上要寸步不讓,這就需要你在遼主和契丹群臣面前自己把握分寸了。”

蘇軾思付片刻,頷首道:“臣知道該如何做了。”

趙煦於是在書案前坐下,當即就書寫信函,信裡的大致內容先是禮義性質的問候和寒暄,然後則是對宋遼雙方多年相對穩定的和平狀態的稱讚,肯定耶律洪基在其中的巨大作用。

但是之後筆鋒一轉,就陳述了蕭騰劫掠獨羊崗一事的經過,著重描述了被洗劫焚燒後的慘狀,引用儒家思想稱蕭騰所部未受王化,為蠻夷行徑。

“素聞遼主嘗讀先賢經典,蕭騰之行徑豈非是藐視聖人,野獸之所為?朕遣人誅殺此燎實是為百姓亡魂伸張正義,也是為遼主剷除毒瘤。所謂欲行王化於天下,斷不可使惡習舊俗滋生於內,否則所謂北中國豈不是笑話?”

最後就宋遼邊境對峙之事,趙煦坦誠了自己的主張,非是要引發爭端,而是巡視疆域到了真定府,遇到蕭騰劫掠,順手做了一些事情。

為了表達誠意,他不日將撤離獨羊崗,取道真定府返回汴梁,也希望耶律洪基能約束部眾體恤百姓,不要將和平之局面毀於一旦。

趙煦將信函蓋上大印,然後交予蘇軾,然後道:“我計劃三五日後便撤離獨羊崗,暫去真定府,若是局勢緩解,則會向西去太原府。你出使遼國返回,可向西疆尋我們。”

蘇軾拱手稱是,轉身之後,又覺得此時一別恐怕短則一月,長則三四月不能見面,於是又轉回懇切道:“官家,如今天子身份大白於天下,西行之路的地方官員,不免有所提防。西夏素來狼子野心也必然會有所行動,前路不同來時,必然不會順利且坎坷兇險,官家可千萬要保重啊!”

趙煦與蘇軾兩個月來幾乎日日相處,引以為絕對信任的心腹,說是感情甚篤絕不為過,聞言不由感動。

“蘇學士不用憂慮,我這裡自有種師中、王厚隨行,還有三千禁軍可做依仗,實無大的風險可言。反倒你遠赴不毛之地,契丹人又粗俗野蠻,實在是兇險啊!”

他的擔心不無道理,可使臣又不能攜帶太多部眾,否則對方會視之為挑釁,反倒會弄巧成拙。

蘇軾不以為意,其胞弟蘇轍就曾出使遼國,其作為兄長怎可落後於人?他告別官家下去準備。

而趙煦這邊則喚來魏勇讓其帶兩百精銳部眾隨行保護蘇軾,同時其他一眾隨行人員則由本地廂軍中挑選充任,一是這些人得熟悉遼地風俗,二則必須是勇敢無畏之人。

至於出使時要攜帶的禮物,他出巡在外,哪裡會有財貨貴重之物?只是讓顧臨在行唐或者真定府購置部分汝窯瓷器和風乾火腿等大宋特產。

準備事宜不過一天時間,隔日蘇軾便拜別趙煦,持符節信物帶魏勇等近三百人攜禮物正式出使遼國。

蘇軾出發後兩日,遼國南院樞密使蕭兀納約束部眾及向北上奏遼主南下燕京的第三日,趙煦率隨行精銳禁軍撤離獨羊崗,只在周邊留下已然補充恢復建制的一個馬軍營。

不過為了不至於讓遼國有機可乘,這馬軍營指揮使聽從顧臨推薦,選擇真定曹氏的年輕俊傑曹埇擔任,其自幼在軍中長大,弓馬嫻熟,更兼是本地望族,民心歸附,也瞭解宋遼邊境局勢,若是真有戰端發生,也能妥善應對。

當然,遼國大軍萬餘人陳兵邊境,趙煦只是撤離一線,屯駐後方二三十里的行唐縣外,與顧臨合兵一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