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第101章 群臣爭執

蕭兀納在接到耶律興傳過去的口信之後,當即就安置了南樞密院的日常事務給幕僚處理,他帶人星夜趕回上京。

正月二十休沐假期過完不久,他剛好趕到上京,這時候開泰寺的水陸法會已經大張旗鼓的開辦,城內外又有開泰寺的十多處粥棚正在接濟貧苦百姓和無家可去的流民。

他看到這情景哪怕是不信佛,對耶律洪基一向視為皇家寺院的開泰寺的印象也好上了許多。

隨後他沒在自家停留,立刻去皇城覲見耶律洪基,並進言此時不應與南朝爭鋒,當先整頓內部,與民休息,他的依據有兩條,一是昔日遼宋之間大戰不知幾何,雙方均無實質進展,二則以往南朝天子普遍性格軟弱,與遼國能和議絕不付諸武力,但如今南朝少年天子態度強硬,不可再輕啟戰端,以免大國開戰兩敗俱傷,反而便宜了西夏小國。

他沒有提關於种師中是關公轉世的說法,他自己是不信這回事的,但不可否認這件事本身反而能促和。

耶律洪基聽完深以為然,於是召叢集臣商議與大宋議邊疆爭端事宜。

以耶律阿思為首的北院官員普遍對嚴懲南下劫掠這件事的抗議,他們認為弱肉強食,強大者吞食弱者如猛虎獵鹿天經地義,豈能因為弱者的反抗而終止。

同屬北院官員的耶律儼聞言眉頭緊鎖,心中怒罵這幫未開化的草原蠻人的同時,乃是出列駁斥,“耶律相公所言恕我不能苟同,如今我遼國早已褪去昔日草原小部落的建制,乃是堂堂疆域萬里的大國,對外自稱中國北朝,許多諸如高麗和西域的外族小邦,均視我遼國為華夏正統之一,我還未曾聽聞堂堂大國不是以禮儀之邦著稱,而要宣揚野蠻喋血的。”

耶律儼如今不僅是耶律洪基曾經寵信的近臣,他的身份還是堂堂的北院丞相,這種身份加上大義凜然的姿態,不得不讓契丹貴種們重視起來。

“若思這番話震耳發聵,自然是有道理的,但是無論是萬里疆域的堂堂大國,還是禮儀之邦都是建立在武力之上的。”耶律阿思瞧不上耶律儼,哪怕耶律儼已經是北院丞相,仍不肯稱呼他為相公,反而叫他的字,“我有幾句話要問若思,這萬里疆域從何而來,南朝每年數十萬的歲幣從何而來,難道是祖上憑空變出來的?”

旁人或許怕耶律阿思,可耶律儼為了自身的執政理念,連自己老婆都捨得豁出去的主,還有什麼可怕的。

他當即就正色駁斥對方,“開疆拓土自然需要武力,可耶律相公該不會以為治理萬里疆域也要靠武力吧?武力只會使人害怕和畏懼,從來都不能讓信服,試問孔聖人和佛主哪一個是靠武力來教化萬民的?”

“治理國家與劫掠南朝有什麼聯絡?你非要跟我掰扯聖人和佛主?”耶律阿思冷哼一聲再度質問。

“當然有關係,內政是國事的一部分,邦交如何不算國事了?與南朝的關係歷來是我遼國邦交的重中之重,所以陛下才會格外重視。”

論辯論之術,耶律儼自問讀書破萬卷,遼國有一個算一個,誰也不是他的對手。

耶律阿思當即被駁斥的無話可說,冷哼一聲不再言語。

這時候蕭兀納曉得該自己登場了。

“陛下,臣在南境聽聞了許多事情,覺得每件事都較為重要,所以不惜千里返京想當面說給陛下。”

耶律洪基是個會配合的國主,於是故作驚訝,“蕭相公這般說,讓朕都生出好奇心了,不妨細細說來。”

“那臣就一件一件說。”蕭兀納正襟危坐彷彿真的是在說傳聞一般,“在春節前後從西京大同府那邊有關公破蚩尤的鹽池案傳到燕京,當時臣以為這是宋境晉地幾十年的傳說了,並不在意,但臣下屬有老家是解州的,他言之鑿鑿的跟臣說這事千真萬確。”

“真有其事?”耶律洪基問道。

蕭兀納點頭道:“臣查閱瞭解州當地的縣誌,是有明確記載的。”

耶律洪基嘆道:“看來關公顯聖之說非是空穴來風啊!”這下他不是裝的了,是真的在感慨。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