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第101章 群臣爭執

“這事之後,臣又聽說了一件事,之前的南朝使臣蘇軾寫了文章專門誇讚關公顯聖庇佑晉地百姓,然後就是大同府周邊有關於雲中地關二爺顯聖,契丹營种師中斬將的傳聞大行其道,臣本來也是不信的,奈何臣請教了一些學問大家,他們均說南朝境內關公顯聖事蹟本就不稀奇,何況种師中深入腹地五六百里斬殺蕭騰,跟關公昔年萬軍之中刺死顏良本就有相似之處,真是關公轉世那也說不定。”

蕭兀納繼續說道。

“陛下,這根本就是無稽之談,若种師中真是關公轉世,南朝真有什麼伽藍神庇佑與西夏戰事緣何那般焦灼,要知道南朝十倍於西夏,這都不能完勝,如何敢言有神靈庇佑?”

耶律阿思怒視蕭兀納,簡直將他當作契丹貴族的恥辱。

“之前,种師中不過是一地知州,所領軍馬不過數千,戰時也不滿萬人,這是南朝天子不能識人,可如今他是南朝少年天子眼前的寵信之人,之後能否大展拳腳,我們拭目以待。”蕭兀納是皇后一族重臣,與耶律阿思身份地位等同,更不可能怕他,乃是凜然道:“難不成北樞密院訊息閉塞,不知道衛慕氏部族首領之一衛慕啟哥因劫掠神木寨也被种師中突進到大橫水部族聚居區梟首示眾?”

耶律阿思強作爭辯,“那又如何?區區三四千人的聚居區,夜間被突襲,猝不及防下吃了敗仗而已。”

“這話不對,蕭騰說是猝不及防情有可原,那時候任誰也想不到南朝有勇士敢深入我遼國腹地五六百里。”蕭兀納據實以告,“可衛慕啟哥得知种師中駐紮神木寨後可是千防萬防,甚至西夏左廂神勇軍司的駐軍都幫忙協防,可不還是被种師中輕易迷惑調動,最終身首異處。以我之見,這種師中無論是否是關公轉世,都有古時名將的風範了。”

這是蕭兀納誠心的誇讚,當然他不知道种師中是戰前得到了趙煦的指導和點撥,大致是按趙煦的計策行事,只不過臨場判斷是根據他多年的軍旅經驗,這兩者缺一都不可能成事。

耶律阿思依舊冷笑,“說到底不過是千人級別的亂鬥,有必要這麼誇讚嗎?”

不及蕭兀納說話,耶律儼駁斥道:“陛下,耶律相公這番言論本就是謬論,試問草原各部族因草場原因,哪一個大部族不是分成數千人,乃至於數百人的小部落分開放牧,不是所有的部族都像耶律相公一般有頭下軍州這等堡壘的,這種逐水草而居的方式天然形成,那也就是說大部分部族都有被猝然襲擊的可能,除非是戰時狀態,部族收攏,但是隻有千日做賊,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從這方面說不管种師中是不是關公轉世,我們都該終止劫掠,以防南朝報復。”

耶律洪基頷首道:“此言確實有一番道理。”他又看向耶律阿思,問道:“耶律相公還是以為劫掠其實就是向南朝宣示武力,更能讓他們屈服嗎?”

“陛下,輕易放下武力只會像南朝一樣國勢漸漸羸弱,再想拿起來的時候可就難了。”耶律阿思懇切勸諫,這時候他已經不是單單為自己部族的那些利益了,真心有為遼國著想的成分。

“這是在偷換概念,嚴懲劫掠如何就是放下武力了?”蕭兀納不贊同耶律阿思,“我遼國以武立國,自然是要重視武備的,但這兩件事完全不相干,日常厲兵秣馬是備戰時之需,而不是去搶奪一些微不足道的錢糧人口,只要陛下堅持勤政愛民,與民休息,錢糧和人口會自然生生不息,何需冒著交惡兄弟之邦,爆發戰爭的風險去劫掠?”

耶律阿思連連被駁斥,偏偏對方說的還都有道理,他北院樞密使的顏面何在?當下惱羞成怒,冷笑幾聲,算是當眾撕破臉上了。

“你們都了不得,你們都是人上人,但我不信你蕭兀納每年冬季都能約束住自家部族不要南下,說的這麼清高,你怎麼不把孔廟裡的孔聖人搬起來自己坐上去?”

這狀況不能說耶律阿思是涵養不夠,他能做北院樞密使的職位本身就是因為救駕有功,又善於諂媚取信耶律洪基,並非全靠真才實學,與耶律儼和蕭兀納相比,他本身理政能力就不夠。

這時一人面對兩人如何會是對手?

至於下層的官員們有心說話,可“大佬”之間的爭執,他們也不敢輕易加入其中。

何況很多人其實也看出來了,遼主耶律洪基是傾向於禁止南下劫掠的,這時候誰再向著耶律阿思不是自尋死路?所以朝堂之上就只有四個人在唱戲,其中三個人還是一夥的。

“耶律相公不要這般說,大家都是為了我遼國長治久安。”耶律洪基對於耶律阿思漸有不滿,不過也並無處罰或者將他撤職的想法,只是希望他能明白自己的苦心。

“朕近日來看了不少與北魏孝文帝相關的書籍,深感若要國家強盛萬民歸心,有時候就是要改改舊制的。”

這話一出,眾人皆驚。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