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第103章 蔡卞

朝廷在任命种師中為鄜延路經略安撫使之後,他並沒有立刻去赴任,而是繼續在汴梁城做一些準備工作。

事實上,這跟朝廷中樞要任命一名副使牽制种師中脫不了干係,也和趙煦想要做更多事有關。

話說大宋近幾十年來以武人領一路經略安撫使司幾乎是沒有過的,狄青就是武人最後的榮光了,但他擔任的樞密使也是在天子和百官的眼皮底下的,不曾出鎮地方成一路帥臣。

文臣集團們在當日的朝堂上想的都是新舊黨爭,輕易讓种師中擔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後來是有些後悔的。

种師中不涉黨爭是事實,可開了這個先河,日後就會有更多的武人取代文臣作地方大員,這就牽扯到文官集團的根本利益了。

無論是以呂惠卿為首的新黨官員,還是以範純仁、王巖叟和蘇轍等為首的舊黨官員,都想弄出個補救措施來。

呂惠卿和範純仁就先後到福寧殿求見,陳述武人掌軍政大權的害處,定要派遣一位幹吏出任鄜延路經略安撫副使,以鉗制种師中防止武人亂政。

趙煦初聽之下,覺得這事簡直荒唐,邊境重地,党項人入侵的主要方向不是以軍事為主難道要靠說教勸退敵軍嗎?文臣們想的不是軍國大事,反而盡是些彼此牽扯拖後腿的事情。

呂惠卿因為初返朝堂,又是近臣身份尚未得到重用,所以言辭比較溫和。

範純仁就不同了,他是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是眼下朝堂中除了尚未來京就任的左僕射兼門下侍郎章惇之外,職位最高者,他以為自己代表著新舊黨所有文臣的利益,說的話就比較重了。

甚至一再強調重用武人恐是災禍的開始。

宋時以文制武自然與五代十國時期武人亂政有關,當然也跟郭威取代後漢立周,趙匡胤取代後周立宋有著莫大的關係。

但是與時代背景有關並不意味著這事就對,趙煦想要稍微糾正這個眼下並不適合大宋的舊制。

要知道所謂寡恩之君尚知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如果大宋四面皆敵,遼國和西夏無不是心腹大患,自立國以來大小戰鬥不計其數,還都是敗多勝少的結局。

這種情況下居然都要打壓武人了,那驅除四夷的志向何日才能實現?

趙煦表面上不動聲色,同意了呂惠卿和範純仁的建言,要挑選一個幹吏擔任鄜延路經略安撫副使。

但是他要這副使做的不是鉗制和掣肘,而是實實在在要內政上輔助种師中。

所以在人員上他比呂惠卿、範純仁之流還要嚴格,能力自然是要有的,可性格和品行才是關鍵,他要的是這個人一心為朝廷為國家,而不是所謂的文臣和武將派屬。

一開始趙煦有心讓宗澤擔任种師中副手,他看過有關永安縣的文書,這幾個月宗澤將永安縣治理的井井有條,是理政的好手。

可奈何宗澤此時確實資歷太淺,擔任鄜延路經略安撫副使,中樞和百官都不會答應。

選了一連幾日,呂惠卿和範純仁推薦的新黨舊黨人選全被他否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