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州隸屬京西北路,在後世河南省周口市境內,離汴梁城不過兩三百里距離。
蔡卞在接到詔書之後立刻返京,在詔書發出後第四日就到了汴梁城。
在城門處接待他的除了呂惠卿、蘇軾,還有寥寥幾個還在京就職的新黨,比著呂大防去定州赴任河北東路經略安撫使舊黨百官相送,算是冷冷清清了。
這其中固然跟呂大防是卸任首相,而蔡卞最高也不過是禮部侍郎有關,但更直接的原因還是如今的朝堂舊黨仍然勢大,新任首相章惇又未從老家福建路趕來,委實是勢單力薄。
蔡卞等人入皇城之後由王厚引領下到福寧殿面見官家。
“臣陳州知州蔡卞見過官家。”蔡卞一邊行禮一面看向正在書案前翻閱文書或者書籍的趙煦。
趙煦示意他先坐,他手頭上有一件需要驗證的交州舊事,得等他搞清楚了,才好與蔡卞好好談談。
於是蔡卞就先坐下與呂惠卿蘇軾等先小聲探討了一下當前的朝政局勢。
眼前天子近臣三人,侍讀學士蘇軾,給事中呂惠卿,通直郎王厚,除了王厚是武人不提,蘇軾和呂惠卿分屬舊黨和新黨陣營。
當然事實上蘇軾或許不容於舊黨,但他也確實是舊黨三派蜀黨名義上的領袖之一。
在外人看來,甚至在舊黨人看來蘇軾就是分屬舊黨的。
蔡卞以此判斷官家同時啟用新舊兩黨人士或許是有意在彌合黨爭,這或許是結束內耗的一種方式,但是他經歷過新黨執政期和舊黨執政期兩個時期,深知兩派執政分歧過於巨大,實難彌合。
最優解或許是扶持新黨執政,新黨官員有貶斥舊黨到地方的先例,但波及範圍遠不如舊黨,再者舊黨執政彼此還鬥個不休,留他們在朝堂只會加劇黨爭,他思量著這些準備待會或者事後勸諫官家。
一刻鐘後趙煦起身,正式接見蔡卞。
兩人大略談論了一些南方廣州和越州一線的軼事,其中包括百越人是否願意依附當地官府和交趾獨立之後的一些現狀。
蔡卞坦言若是官府重視百越蠻族,以禮相待他們當然願意服從管轄,可如果歧視壓迫,他們手中有刀,兵變說來就來。須知如今大宋基層貪腐之事早不是秘密,本地漢民尚且不放過,就不用說在他們看來是南蠻的百越人了。
交趾地區問題就比較複雜了。
歷史上自秦在南方設立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始,交趾就歸屬象郡轄制,到漢時劃歸交州,以後歷朝歷代都是中原王朝的一部分,哪怕是地方割據勢力也能牢牢控制交州。
但到了大宋時有些事情開始變化了,宋初為迅速統一天下,同時對付契丹人和党項人,無暇南顧,承認了一直有獨立心思的交趾的藩屬地位。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