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第128章 河東重鎮

种師中、章楶和折可適等人與西夏大軍最後的主力決戰,種建中不顧一切往葫蘆河谷道狂奔的這個夜晚,趙煦也幾乎徹夜未眠。

京兆府在這些天收到了一封又一封的軍情或者緊急文書。

根據前線的線報,他不難猜測能否殲滅西夏主力,或者活捉梁太后、李乾順母子就在今晚了。

在結合線報、軍情和葫蘆河谷道兩側的地形之後,他和種建中的判斷是一樣的,梁太后基本不可能在嵬名阿吳軍中,如此只有一條路了,那就是穀道外側的山路和溝壑。

梁太后和李乾順為了潛伏必然是捨棄了大量的戰馬,像潰軍一樣穿梭在溝壑山嶺之中。

他之所以這麼篤定,是因為他注意到了前線宋軍主帥因為諸事繁雜忽略掉的一支類似潑喜軍這樣特別建制的部隊——步跋子。

步跋子是西夏本就不多的步兵中的精銳,他們是由西夏王室直接從橫山和其他地方居住在山間的党項部族、羌族中挑選的善於在山地、溝壑地形作戰的專屬部隊。

由於他們是步兵,西夏入侵時為了來去自如多半不會帶來,其作用更多的是在橫山一線跟宋軍進行山間和城寨等拉鋸戰,即便帶來也不會很多,甚至成建制的步跋子應該也就萬餘人。

西夏大軍入侵以來,步兵人數本來就不多,梁太后在安定郡城下也捨棄了一部分,所以包括种師中、章楶一開始都忽視步跋子存在的可能性。

但是,現在以結果倒推,梁太后和李乾順真走了山間小道,不惜翻山越壑的話,必然是有步跋子作為依仗的。

不然,缺少了這支精銳步兵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他們憑什麼有信心能帶著鐵鷂子必須要有的精良戰馬穿過這條難行的道路?

據趙煦這些天對步跋子的瞭解,這支特殊軍種最擅長上山下坡,出入溪澗,軍士皆具有耐寒暑忍飢渴的特性,最是輕足善走,逾高超遠,由他們開路,鐵鷂子憑空越過种師中封堵的穀道前端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受限於通訊,他的判斷是無法及時傳達到前線的,甚至現在傳達過去很可能也來不及了。

不過趙煦也並不覺得有多遺憾,能拿下樑太后和李乾順他們母子最好,這樣的話,殲滅西夏大軍主力的戰略計劃不但是超額完成,甚至他帶軍抵達前線一舉覆滅西夏的備選方案都可以實施了。

如果拿不下也沒什麼。

這場戰役從開始到即將結束對宋軍而言都顯得有些倉促,中間的戰況變化一度使之前的規劃都險些付之於流水。

誰又能想到離抓住梁太后和李乾順母子這麼近了?

真到了那時候遼國縱想幹預也根本來來不及,最多也就能從西夏天德軍那邊搶些地盤,西夏興慶府一帶腹地全部能被宋軍快速拿下,河西也唾手可得。

遺憾的是眼下俘虜梁太后和李乾順的希望不大了。

不過趙煦對這次能大幅殲滅西夏大軍主力仍然感到很振奮,西夏大軍四十萬僅十餘萬能狼狽逃回,遭此重創,西疆邊境至此無憂,橫山全線乃至夏州、宥州和鹽州均可趁勢收回,進逼靈州和興慶府。

如果遼國不干預,兩到三年西夏覆滅,收歸河西是完全可以展望的。就是有遼國干預,西夏也國勢不在,是短期必亡的徵兆了。

西夏沒有橫山防線,宋軍進可攻退可守,党項人只能徒呼奈何。

除了這些軍情,趙煦還收到了河北和河東路的緊急上奏。

遼使冠尊文、耶律慶在戰前就從遼國燕京出發,三日前抵達了汴梁城,宰執也上奏說是商討雙方邊境和睦之事。

這些固然是大事,但並非什麼迫在眉睫,暫時由禮部官員先行接洽,後續等他返回汴梁城再說都不遲。再者兩國之間尤其是牽扯到雙方利益的拉扯談判,估計比朝廷黨爭官員扯皮都還要耗費時間。

相比之下,河東路韓縝的上書可就嚴重多了,种師中率主力精銳從鄜延路出發之後,訊息傳到遼國西京大同府,遼國上層有遠見者就猜到西夏可能要大敗。

那個時候遼國大同府兵馬就有了調動的跡象,這幾日周邊遼軍已經在邊境彙集有兩萬之眾,根據線報南院大王蕭斜古也在率眾往大同府趕,遼國這是已經做好了要武力干預的準備。

這還不算,韓縝在這時刻因為年邁病倒了上書的奏章都是河東路轉運使範子奇代筆。

韓縝現在七十四歲,在宋時算是高齡老人了,這時候病倒非他所願,但也確實不是時候,河東路在接下來幾個月的重要性甚至不亞於重新啟動的永興軍路,是需要德高望重或者能力卓絕之輩在太原府鎮守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