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第123章 死士

“太后大恩老臣先謝過了,但是若是我不出現,恐怕宋軍不會相信太后和陛下就在軍中,會以為兩路皆是疑兵之計,到時候可如何是好?”嵬名阿吳據實以告。

“這……”梁太后頓時語塞,這確實是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嵬名阿吳畢竟是眼下他們夏國最得力的將帥,一直隱而不現,難免會讓人懷疑揣測。

“老臣眼下只有一個遺願,只求太后和陛下能在日後多多看護嵬名順,我那不肖兒子就讓自生自滅吧!”嵬名阿吳老淚縱橫。

他這時打算以死為嵬名順鋪路實是無奈之舉,他若是能活如何願意去死,形勢所迫罷了。加上他的兒子嵬名圖拿不學無術,這輩子就是個紈絝子弟,不可能再有寸進,家族興旺可不就指著他的侄兒嵬名順?

梁太后再度淚流不止,“你的位置日後必然歸你家所有,你不必擔心。至於圖拿……保這輩子衣食無憂,嵬名將軍可還有什麼交代嗎?”

嵬名阿吳長嘆一聲,“太后,剛才沒勒都逋在,老臣擔心他會輕看於我,阻撓計策實施,有一點我沒說。假若我死之後,皇族拓拔部又損失慘重,那仁多保忠必是心腹大患,太后這時就該重視的啊!”

梁太后之前一直被險惡形勢壓得喘不過氣,哪有什麼心思考慮之後的事,這時得嵬名阿吳提醒不免憂慮。

嵬名阿吳身死原本不影響制衡仁多保忠,但如果拓拔部這次也精銳盡失,難保仁多保忠不會有異心,到時候他們孤兒寡母沒有什麼可以依仗,仁多保忠黃袍加身就是党項族的郭威,党項族的趙匡胤。

“那該如何是好?”梁太后問計嵬名阿吳。

“老臣還有一箭雙鵰之計。”嵬名阿吳其實早已思慮妥當,“如今仁多洗忠尚在中軍,他手裡可是有卓囉和南軍司一萬多正軍和西南部族的五千精銳,到時我和沒勒都逋將軍吸引大部宋軍時,何不讓他打著陛下旗號從另一側突圍,到時他既能為太后和陛下吸引大量宋軍,又能借宋軍之手削弱西南部族的力量……”

梁太后連連頷首,平心而論,夏國國主旗號可比她太后旗號拉仇恨多了,沒了她這個太后,党項人照樣能擁立李乾順立國。

可沒了李乾順,她的頭銜就是個空頭太后,在宋軍眼裡孰輕孰重根本是一目瞭然。

仁多洗忠是三個死士中必死無疑的那個。

“計策是天衣無縫,可是如何讓仁多洗忠乖乖聽話是個問題。”梁太后如何不曉得他們一直拿西南部族當炮灰,對方早就有所防範了。

仁多保忠那個老狐狸走的時候也一定是有交代的。

“其實不難,”嵬名阿吳輕聲道:“想那仁多洗忠血氣方剛,我們只需讓陛下出面激他一激,這事不難成。”

梁太后心下了然,也不再問,讓嵬名阿吳退下,她自去找李乾順交代了一番。

三更之後,懷遠寨西夏中軍大帳哭聲不絕,仁多洗忠被從自己帳中叫醒說陛下召見。

他不疑有他,直接到中軍大帳,趕到時嵬名阿吳和嵬名順都被十歲的小皇帝李乾順拿著儀仗用的圓杆木棒給趕了出來。

“嵬名叔侄世受國恩卻不堪大用,危難之時…竟不肯為國主分憂……”梁太后一邊大哭,一邊招呼李乾順讓他不要誤傷自己。

李乾順才十歲已然是鬼精鬼精的人物,十分配合的抱著梁太后大哭。

仁多洗忠到底是年輕,被他們牽動情緒,乃是憤然道:“嵬名叔侄如此不堪,竟忍心看著太后和陛下陷入如此危難之境,其心可誅,臣仁多洗忠不才,願為太后和陛下斬殺此燎。”

梁太后見他如此,心知此事成了一半,便繼續悽苦道:“仁多將軍有心了,只是如今被宋軍四面圍困,正是用人之際,殺了他們還會造成軍中動盪。嵬名阿吳願意舉老身旗幟引誘宋軍,老身和陛下已然無話可說,強逼他們只會事與願違。”

“引誘宋軍相助太后和陛下這是人臣本分,他嵬名阿吳敢有何話可說?”仁多洗忠話一出口,又開始不解,“既然嵬名阿吳願意前去,太后和陛下又何故如此?”

梁太后抹淚道:“仁多將軍有所不知,章楶和種家兄弟都是大宋名將,迷惑他們談何容易?突圍之時陛下想讓嵬名順舉著陛下旗幟配合其叔父引開宋軍,好為我大夏國謀條生路,誰知嵬名順不但不肯,還言語衝撞陛下,這廝真是妄受國恩。”

“是臣來的晚了,若是臣在定斬此燎,國家和社稷危亡之際,瞻前顧後憐惜自身之徒只會禍亂軍心。”仁多洗忠自幼被仁多保忠請名師教育,深受儒學影響,其人是有捨身為國的勇氣和決心的。

“那仁多將軍願為朕分憂嗎?”李乾順伸出稚嫩的手拉住仁多洗忠的衣袖,抬頭詢問。

仁多洗忠不知自己陷入嵬名阿吳和梁太后精心設計的陷阱,加上他到底是太年輕,正是血氣方剛容易衝動的時候,被小皇帝追問,當時就熱血上湧,“臣願為陛下效死力。”

梁太后心裡嘆了口氣,覺得這仁多洗忠也是忠勇之輩,可為了日後更好制衡仁多保忠,她也沒有別的選擇。

“多虧有仁多將軍這般忠義之輩,我們母子才能稍有倚靠,我堂堂大夏國又多了份希望。”她心裡可惜,並不影響繼續惺惺作態,將仁多洗忠一步步推向必死之地。

李乾順抓著仁多洗忠的衣服一時也是淚如雨下不知是可惜他的忠臣良將還是如他母親一般只是逢場作戲。

“太后和陛下勿憂,想他大宋西北禁軍能有多少人,臣和嵬名阿吳吸引大部宋軍,在河間谷地他們還如何攔得住我大夏國所向無敵的鐵鷂子?這次突圍太后和陛下必能全身返回興慶府。”仁多洗忠知道自己是十死無生,這時也豪情不減,“臣此去凶多吉少,然臣效古時之名將馬革裹屍,倒也不枉七尺男兒之軀。但此去赴死尚有一事不吐不快,還請太后和陛下務必重視。”

梁太后還未說話,李乾順用尚顯稚嫩但也堅決的語氣說道:“仁多將軍但說無妨,朕必然銘記在心。”

“陛下、太后,我西南部族數十萬眾,也是党項兒郎,大夏國子民,希望自我之後,陛下和太后不要厚此薄彼。如此,仁多洗忠縱百死也足以含笑九泉了。”

仁多洗忠說完,從容跪下一拜到底連磕三下,之後慨然起身,扶刀而去。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