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九郎最終沒有被處死,趙煦甚至親自將他送出大營,臨走時告訴他,“吾雍王趙顥受官家、太皇太后之託巡視北疆,今謹代表大宋朝廷告知燕地漢家兒郎,大宋如今上下一心,我朝天子才能十倍於耶律洪基,他日中國之正統必北上收歸燕雲十六州,遠逐契丹異族。”
“殿下之言,待我返回燕京必如實告知燕地百姓,只是此言若是廣為傳播,只怕遼宋之間會再起爭端。”崔九郎之前大膽發言差點被王厚當場斬殺,此刻仍心有餘悸,自然不敢亂說。
不過他雖更親近北朝遼國,但也是不希望兩個大國之間再起戰端的,因為大戰一起生靈塗丹,受難的只能兩國爭端之地也就是燕雲十六州的百姓。
大宋雍王的這番話在他看來無疑是非常危險的。
“就是沒有這番話,宋遼之間就能相安無事嗎?難不成你不知道十日之前契丹隊將蕭騰洗劫獨羊崗?崔九郎,我今日之所以放你回去你以為是自個僥倖?你如實傳達即可。”
趙煦雖暫時沒有對遼用兵的想法,但這並不妨礙傳達大宋對遼的強硬態度。
崔九郎不敢再說其他的,只好拱手告辭。
此番驚險過關,作為崔氏旁支的崔九郎驚出一身冷汗,他縱馬自獨羊崗而出,北歸時一路疾馳,一直到三十里外,踏過邊境線才長舒一口氣。
“幸好此人只是大宋宗族親王,若是南朝天子,則遼國危矣!”他一邊感慨一邊慶幸。
只是他哪裡知道,所謂的大宋親王實則是天子趙煦,而趙煦的內裡更是武侯本尊。
當然,他更不知道在歷史上遼國耶律洪基之後,契丹人的國祚也就延續了二十來年,崛起於白山黑水間的女真人摧枯拉朽一般就將看似強大無比的契丹大軍殺得血流成河,遼國天祚帝成了耶律洪基之後的最後一個皇帝。
彼時的大宋也被這夥比契丹人更野蠻喋血的強盜攻破首都汴梁,擄走徽欽二帝,千年古城一朝淪為廢墟。
大宋和遼國此時都看似大國強橫,實則都是強弩之末。
崔九郎慶幸的他所見的青年人若真是大宋雍王趙顥,那契丹人的國運恐怕也就真的變數不大了,大遼將在三十年左右的時間灰飛煙滅。
當然,武侯穿越到這個時空還位居最核心的漢家天子之位,一切自然也就充滿了變數。
遼國能因此多苟延殘喘幾年也許還猶未可知。
不過,這些當然都是後話了。
只說眼前,趙煦回到中軍大帳,開始為种師中一行擔憂。
如今他親自見了遼國燕京派到真定府範圍的探子,還將探子崔九郎禮送出境,他這假雍王真天子的身份恐怕也瞞不了太久了。
趙煦和趙顥叔侄相差近二十歲,如何能一直瞞天過海。
他希望在遼國探查清楚他天子身份,大軍壓境之前,种師中可以手刃蕭騰,這樣他們一行人就可以自獨羊崗從容轉向太原府。
然而,令趙煦憂慮的事還不止如此。
天子不在永安陵掃墓的事已經瞞不住太皇太后和朝廷中樞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