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相呂大防派遣使者勸官家返朝結果在永安縣撲了空,訊息傳回汴梁他整個人都要氣炸了。
於是,他叫上範純仁和兩個執政官樞密院事王巖叟、尚書右丞蘇轍請見太皇太后共議這件大事。
永安縣事宗澤按官家的吩咐先後往汴梁傳送了三封信,前兩封都是推脫道家高人難尋,法事進展不順。第三封則是一封極長的家書,乃是以孫兒和趙家天子的身份寫給太皇太后的長信。
信中闡述了大宋底層一系列的弊病,以及巡視疆域、視察基層的必要性。並懇請太皇太后能在東京穩定局勢、代理朝政,自己三月之內必歸汴梁。
太皇太后高滔滔閱信之後又氣又無奈,官家已經先斬後奏,她還能如何做?此時便是下旨到真定府,就能請回天子嗎?
再者,官家言辭懇切,拳拳之心全是為趙家之江山社稷,對她這個臨朝聽政的太皇太后又無比信任,作為祖母何嘗不感到欣慰呢?試想在兩個多月前所謂帝后之爭私下還傳得不可開交。
眼下這情景與之相比不是好上太多?
在呂大防等一眾宰執請見的時候,太皇太后已經心裡有數,這時候除了支援天子,盡力維持朝局穩定,也沒有別的選擇了。
呂大防和範純仁對於天子遠去真定府覺得無法接受,這行為簡直是視宰執為無物。
因此他二人極力請求太皇太后應立刻下旨讓官家折返東京。
蘇轍對此持有異議,他認為天子巡視疆域是有古制的,既然朝臣們都希望天子致君堯舜,那上古明君堯帝、舜帝都曾有巡視疆域的行為。
如今天子要效仿古之明君我們這些臣子們如何能反對呢?不支援天子致君堯舜,難不成讓其效仿夏桀商紂嗎?
王巖叟立刻對此表示贊同,他認為官家在永安縣處置的青苗案非常妥當,這正是官家提升威望,震懾奸邪小人的正面舉措,不應半途而廢。
呂大防和範純仁沒想到他們宰執之間竟出了兩個叛徒,在腹背受敵之下,只能默默吃了啞巴虧。
不過太皇太后擔心官家的安危,往真定府下詔,令真定知府顧臨好生勸官家返朝的事還是不可避免的。
顧臨收到太皇太后的令旨也是無奈,在上次面見官家的時候,他已經曉得官家巡視疆域的決心如同匪石,不可轉也,自己又如何勸得動呢?
可太皇太后的使者在,他又不得不去盡力一試。
他趕去獨羊崗大營的時候,臨近傍晚,武侯剛將崔九郎禮送出境不過一個多時辰。
而這時候的五百里之外,种師中帶領五百精銳日夜趕路,專尋僻靜小路,已經找到了蕭騰所在部落的放牧之處。
這裡比之前探查的地方向西北偏移了五六十里,如果徑直向南,可直達大宋太原府,比距離獨羊崗要近不少。
种師中令所有人先蟄伏休息,啃食乾糧充飢,待到眾人體力恢復,後半夜全軍突襲,直奔大帳殺了蕭騰,之後無論局勢立刻後撤。
眾人得令均是摩拳擦掌,準備立此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