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第55章 威懾

王厚他們算著時間种師中應該已經趕回才對,可他散在五十里外的斥候這時一點訊息都沒有傳回來,他們怕有什麼意外。

趙煦自然也是擔心的,但他深知在敵方腹地形勢難免要比預想的複雜不少,有些時間上的誤差實屬正常。

當然大營的不安也不止這樣,就在午時過後,獨羊崗對面的遼軍大營突然有五千人的增兵,他們直面的兵力有近萬人了。

遼國燕京方面也有訊息傳回,駐守燕京的兩萬契丹大軍有拔營的可能性。

趙煦知道這是崔九郎把話傳到位了,契丹高層這幾天也許已經查出來,所謂的雍王年齡根本對不上,獨羊崗的宋軍大營內恐怕是大宋的天子。

遼國大營的異動肯定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

不止是蘇軾、王厚等人擔心官家的安全,駐守在行唐的顧臨也再度下令邊軍往獨羊崗增派三千步兵。如此獨羊崗和行唐縣城一線,大軍已然一萬有餘,其他邊地駐軍也多收到整軍備戰的軍令。

一時之間,戰爭的陰雲籠罩在宋遼邊界地帶。

在眾人之中最安定反而是年齡最小的趙煦,當然他雖然身體年齡只有十六七歲,但他在透過一系列史籍瞭解到其在隆中之後的種種事蹟,一些記憶和見識以一種奇妙的方式在融會貫通。

說他是五十四時客死五丈原的武侯或許不全對,但已然在向那個方向靠攏了。

此時趙煦的能力和膽魄絕不是十七歲的天才能比,畢竟他曾穿透歷史的層層迷霧,身上帶有這個時代略顯文弱的大宋所不具備的漢之風骨。

蘇軾學富五車,見識廣博,可有時都會覺得年輕的官家看待問題比他都要深遠,處事也更加穩健。

好像官家天生就是為了處理政務,把控軍事一樣。

“你們不必擔憂,種將軍百戰之將,我們又是計劃妥當,有意打無心,這事多半能成,退一步講,就是劫營不成,也應該沒有什麼風險。”趙煦一邊翻閱顧臨所著的《武經要略》,一邊安撫眾人,“再說遼國燕京那邊,遼主耶律洪基一向主張與我朝修好,便是知道我駐紮在獨羊崗,在我們已嚴整戒備之下,他們也不敢貿然派大軍出擊的,最好是派兵屯守邊境,防止我方突然進擊而已。”

蘇軾與王厚對望一眼,這話是有道理,可身為臣子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按常理來揣測契丹人。

因為這事關官家安危,他們兩個天子近臣,一招不慎是有可能成為千古罪人的。官家可以穩如泰山,他們在這種情況是無論如何要做到事無鉅細不能有任何紕漏。

好在蘇軾、王厚等人乃至大營的不安都沒有持續多久,种師中當日後半夜就攜帶蕭騰首級,風塵僕僕趕回了獨羊崗大營。

宋、遼儘管在邊境對壘的形勢沒有任何緩解,但种師中的劫營成功對宋軍而言無疑是振奮人心的行動。

對邊疆的契丹大軍而言,他們軍中隊將蕭騰因劫掠獨羊崗,在五六百里外的遼國腹地被宋軍斬殺,這怎麼說都是巨大的震懾。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