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羊崗因為駐紮有大軍的緣故,當然還有顧臨收攏了一部分流民,讓他們臨時作為鄉兵負責駐紮大軍的物質運輸,這些讓這個被劫掠、毀壞過的小鎮一下子就變得熙熙攘攘起來,恢復性建設在駐軍的幫助自然也是事半功倍。
如今南來北往的商販在出行唐縣之後往往都要往獨羊崗走一遭,一是這小鎮本就是大宋最外圍的聚居區之一,算是必經之路,二來則是無論如何都要到鎮中央的旗杆那裡看一看。
據說大宋騎兵深入遼國腹地五六百里誅殺了劫掠獨羊崗的契丹隊將。
這對這些穿梭於兩國間的商販來說是極其振奮人心的。燕地的漢人瞧不上大宋這由來已久,身為漢家子民這口氣很難嚥得下,可雙方多年大小戰不知道有多少次了,大宋終究是輸多勝少。你便是有心要挫一挫對方的銳氣,心裡又哪來的底氣呢?
可以說國弱百姓在外地那都是要矮人一頭的。
如今,契丹隊將的首級就懸掛在鎮中央的旗杆上,百姓出了口惡氣,商販們在往燕雲十六州時個個也都覺得揚眉吐氣了。
“官家,遼國那邊已經派遣三波使者,想要討回蕭騰的首級。”蘇軾進大營稟告。
“不給,你告訴他們,蕭騰首級懸掛三天三夜,然後要拿去餵狗的。”趙煦頭都沒抬,在書案前寫發往汴梁,呈給太皇太后密信。
蘇軾猶豫了一下,還是勸諫道:“官家,如今兩軍對壘,形勢已經愈發的緊張了,對遼國是不是要稍微懷柔一點,萬一真引發兩軍大戰,得不償失啊!”
趙煦把寫好的密信交給周啟,讓他遣人儘快送到汴梁,然後起身道:“遼主耶律洪基在位這二十年來,遼國先後經歷重元之亂,耶律乙辛擅權這等內亂,內部並不是那麼穩固,他不會貿然發動戰爭的。再者說對敵強硬以後是要成為既定國策的,這才只是開始,我們不能有半點退讓的。”
蘇軾一直以來都以為大宋真正的敵人是遼國,防範重點也應該在北不在西,所以對遼國發生的大事他當然是知道的。
所謂重元之亂,是遼國皇太叔耶律重元及其子涅魯古在清寧九年(公元1063年)七月,乘道宗往太子山(今內蒙古寧城西南)秋獵之機,發動叛亂,進攻道宗行宮。
雖然這次叛亂在南樞密院使耶律仁先與耶律乙辛率宿衛士卒數千人奮起出擊的情況下迅速平定,耶律重元父子或自殺或戰死,但這場叛亂還是引發了遼國上下動盪。
而耶律洪基因此重用耶律乙辛則為後面耶律乙辛擅權埋下了伏筆。
遼國大康元年(公元1075年),耶律乙辛為了篡權,誣告懿德皇后蕭觀音和伶人趙惟一私通。耶律洪基因為過度信任耶律乙辛,不加查證就逼令皇后蕭觀音自殺,並將伶人趙惟一、高長命等人誅殺,史稱十香詞冤案。
兩年後,耶律乙辛故技重施,又誣告太子耶律浚圖謀篡位,耶律洪基又不顧太子耶律浚百般申辯,將其軟禁。
之後耶律乙辛派人將耶律浚暗殺,謊報太子病死。耶律洪基為此要召見太子妃,耶律乙辛居然又殺死太子妃滅口。
大康五年(公元1079年)七月,耶律洪基例行秋獵,耶律乙辛想乘這個機會謀害皇孫耶律延禧,也就是後來的天祚帝。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