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第47章 故人相逢

錢崇聽到凌遲臉色大變,這刑罰他沒親眼見過,可是聽人提起過,施行時犯人受千刀而不死,血都要流乾了,痛的來回昏厥數十次才終於嚥氣。

“下官認罪,只求速死。”他撲通跪倒,衝著趙煦不住叩首,直磕的額頭鮮血直流。

“拉下去砍了。”趙煦只恨自己不夠狠辣,喟然一嘆,轉身回了大帳。

帳內的行唐縣縣尉姚廉及外圍一眾廂兵眼瞅著帶他們發財立功的禁軍軍使被斬首祭了軍旗,這會個個臉色發白,心裡恐懼不安。

“姚縣尉是吧?”

姚廉忙叩首道:“正是正是,下官姚廉。”

“你昨晚為何不來救援獨羊崗?”

“是錢軍……是姓錢那個狗賊誆騙於我,我本已帶人出了城,眾兄弟皆可作證的。是那狗賊騙我說獨羊崗有一千多契丹人,把我們給堵回去了。”姚廉趕忙解釋,因為說的大體是實情,說話倒也中氣十足。

“罷了,你這情況是情有可原。但你身為縣尉輕易被他人誆騙,耽誤了最佳施援時間,罰你杖刑二十,你可有話說?”趙煦雖知這縣尉午時才隨錢崇趕來,想撿漏立功,應也不是什麼良善之輩。但抵禦外敵主要在禁軍,他一個縣尉帶著幾十廂兵來根本於事無補,也就沒有加重處罰他。

姚廉聞言自是長舒一口氣,“下官知罪認罰。”

杖刑最早源於漢代,是為了替代斬手砍腳這類酷刑的,所以施行的部位一般都是脊背。几杖下去重則殘廢喪命,輕則趴床旬月。

一直到了唐太宗時期,杖刑才終於從杖擊脊背改為擊打臀部。

到了宋時,刑罰又開始嚴峻,有了脊刑一說,也就是重新杖擊脊背。不過好在它只是杖刑的一種,只要沒有明文說要施行脊刑,一般的杖刑都是打臀部。

這也是姚廉願意接受杖刑二十的根本原因。二十杖縱然也會打的他皮開肉綻,但終不過是些皮肉之苦。

姚廉捱過刑罰,趙煦便讓一眾廂兵把他送回了行唐縣,並讓他們告知縣令近日務必要告知各鄉里注意防務,小心契丹人劫掠,姚廉等自是不敢怠慢滿口答應。

到了晚上,王厚從真定府折回,隨他一起來的還有一名四五十歲的中年人,及四五名隨從,還有一個綁在馬背上的男人。

蘇軾一眼就認出那名中年人正是早些年朝中同僚,時任河北都轉運使的顧臨。

“顧兄弟好久不見。”

顧臨見是蘇軾,一時也大覺驚喜,“蘇兄,不曾想你我竟在這邊疆小鎮重逢。”

“顧兄弟且隨我來,”蘇軾將顧臨迎進中軍大帳,然後令左右親衛禁軍清掃賬外閒雜人等。

“官家已經等候你多時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