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劉宏撫掌而笑道:“卿言正合朕意!朕早知舊制桎梏人才,然權宦當道,門閥盤踞,動之則亂,不動則腐。如今十常侍已除,百廢待興,正是用人之時。”
“傳朕旨意,自即日起,佈告天下,凡有才德之士,無論出身,皆可赴長安應試。文能論政安民,武能定亂安邦者,朕必親試,量才錄用!”
蔡邕動容,躬身道:“陛下此舉,實乃開千古未有之先例!昔漢初取士,尚重閥閱,今陛下唯才是舉,必將網羅天下英傑,重振朝綱!”
“然則……”
劉宏忽又蹙眉,低聲道:“朕亦知此舉必遭權貴反對,歷來這些人都言,寒門無貴種,豈堪大任,此等腐論,令人齒冷。”
蔡邕冷笑一聲:“陛下若畏其言,則新政未行而先敗。臣願為陛下執筆,將此詔書明發天下,使萬民共知聖心。”
劉宏負手而立,蔡邕大才,又能時刻為天子分憂,內心甚慰。
當下劉宏聲音堅定道:“若天命尚存漢室,朕便當為天下立一新局,以才治國,以農養民,以法肅吏,以武安邊。”
“朕決意於公元188年八月初八,開殿試於太極殿前。文試策問天下大勢、農政民生。武試較射騎、兵略、陣法。凡中選者,文授縣令、郡丞,武任校尉、都尉,皆由朕親授印綬。”
蔡邕激動得雙手微顫:“八月初八,乃秋陽初升、萬物收成之日,陛下擇此吉時,寓意深遠!臣願為陛下草擬詔書,頒行天下!”
“好!”
劉宏朗聲一笑,這數月來的壓抑,終於裂開一道光隙。
就讓這道詔書,如春雷驚蟄,喚醒沉睡的山河!
話音剛落,殿外忽有腳步輕促。
一名小黃門疾步入內,雙手奉上一卷竹簡,額上微汗。
“啟稟陛下,王禎大人遣人連夜送來《甘薯耕法》初稿,另附田畝試種圖三幅,言請陛下過目。”
劉宏接過,泛黃的紙張上,只見圖文並茂,字跡工整,連紅薯翻藤之法都以簡筆勾勒,旁邊註解詳盡。
連忌連作、宜輪耕等農諺亦有收錄。
劉宏指尖輕撫紙面,喃喃道:“王公七日未歸家,日夜在田,竟已成書……朕得此人,勝得十萬精兵。”
蔡邕看罷,亦感嘆道:“此書若傳於民間,必使萬家灶火不斷。陛下以農為本,以才為綱,內外兼修,天下可望中興。”
劉宏將書輕輕置於案上,望向窗外漸明的天色,低聲道:“天將破曉,朕亦不能再眠。傳旨速修殿前廣場,設試場、搭棚帳,廣納天下寒士。”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萬民之天下。”
劉宏不由有感而發。
蔡邕聞言,肅然起敬道:“陛下能念及此,實乃社稷之福。”
劉宏點頭,目光堅定:“朕不求千古留名,只願在位一日,便為蒼生爭一日太平。縱使前路荊棘,朕亦不退。”
蔡邕提筆蘸墨,鋪開黃絹,筆走龍蛇,字字如鐵。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治國安邦,唯才是舉。自即日起,大開賢路,廣納英才……”
墨香氤氳,與晨風交織,飄向宮牆之外。
一抹魚肚白悄然浮現,晨光如金,灑在宣室殿的琉璃瓦上,熠熠生輝,天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