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無雙呂布,我代董卓做權臣

第49章 難題

張遼與張楊離開的腳步聲逐漸消失,中軍大帳只剩下呂布一人。

帳外的風捲著殘葉掠過帳篷,發出沙沙輕響,倒襯得帳內愈發寂靜。

呂布起身踱至帳口,望著校場上仍在訓練計程車卒。

金輝灑在他們的甲冑上,映出一片冷硬的光澤。

他們訓練嚴格,很是辛苦,但精神倒還不錯。

呂布為此頗感欣慰。

他們這些隸屬邊疆、一直都在與異族進行生死搏鬥的邊軍,相對而言,已經是這個時代最公平的群體了。

想起張遼、張楊剛才對自己所說的情況,尤其是大漢最精銳的北軍。

即便在北軍之中,那些良家子出身的騎士、材官,獲取了戰功,卻也無法獲得身份地位的提升。

那些本應該是他們應得的軍侯、司馬乃至校尉之職,卻被一個個相互勾連計程車族子弟佔據。

軍隊是一個國家最後的支柱,大漢連身為禁軍的北軍都被士族“滲透”到如此程度,其他各行各業,更是可想而知。

大漢整個社會的階層幾乎已經陷入了凝固狀態,在大大小小計程車族聯合壓制之下,哪還有底層百姓晉升的空間。

不止如此,在民間,這些士族豪強還不停進行著土地的兼併,失去了土地的農民,或是成為了他們的佃戶,或是成為了流民山匪。

長此以往,又怎麼可能不發生“黃巾起義”?

即便到現在,“黃巾起義”名義上被鎮壓,但實際上青州黃巾軍、汝南黃巾軍、黑山軍、白波軍,那可都要再活躍好長時間呢!

呂布明白,到了眼下這個程度,大漢最缺的就是兩個字——公平!

只有將士族這一特權階層碾碎,將本該屬於百姓的權力還給百姓,大漢或者說華夏才能再次輝煌。

這當然是一條極其艱難的道路。

事實上,圍繞士族的一切力量,要遠比尋常百姓強,而且凝聚力也更強。

如果沒有呂布插手,這片大地未來的走向就是陷入士族的徹底統治。

只是,那樣的社會太過黑暗,造成的後果又太嚴重,呂布不願意讓自己的同胞們繼續經歷那樣的慘劇。

三國亂世……五胡亂華……南北對峙……

那是長達四百年的浩劫!

他要將公平還給百姓,然後帶著他們再造一片樂土。

而這一切,都要從軍隊開始。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前世偉人的至理名言猶在耳側。

呂布當然明白,軍隊才是一切理想的根基。

他自認為只有中人之姿,除了武力之外,不論是權謀智計,還是引經據典,都沒有多少天賦。

但他擁有前世兩千年積累的見識,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看當下的時局,便如同站在山巔俯瞰溝壑。

那些困擾時人的難題,他卻能一眼看穿,並找到解決辦法。

打造一支能戰敢戰善戰的軍隊,辦法其實不算少。

靠野蠻、靠裝備、靠金錢……

但呂布需要的並不只是一支可以為自己英勇作戰的普通軍隊。

他希望自己麾下的軍隊能像那支軍隊一樣——有理想、有紀律、有戰鬥力、也有文化。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