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無雙呂布,我代董卓做權臣

第34章 怒火中燒何太后

尚書周毖手持笏板出列,朗聲道:“太后,臣有事上奏。”

何蕊隔著珠簾瞥了他一眼,淡淡道:“講。”

周毖躬身道:“自黨錮之禍以來,天下清流名士多遭誣陷,或罷官流放,或禁錮終身。

此皆因宦官擅權,構陷忠良所致,如今十常侍已除,奸佞盡滅。

臣懇請朝廷為這些清正之士平反昭雪,恢復其名望,更應徵召重用,以補朝堂之缺。”

他話音剛落,殿內便響起一片附和之聲。

不少士族官員眼中閃過熱切,黨錮之禍牽連甚廣,他們的親友、門生多有波及,若能平反,無疑可以繼續壯大士族的勢力。

何蕊端坐在簾後,心中暗驚。

呂布昨日果然沒猜錯,士族今日朝會的第一個目標,就是解除黨錮的問題。

她定了定神,依著呂布事先的囑咐開口:“周大人所言,本宮一介女流,實在不懂。

只是黨錮之事乃先帝親定,先帝聖明,自有考量,想必不會有大的錯漏。

所謂‘迫害’一說,怕是言過其實了。”

何太后此言如同冷水澆在熱油上,頓時激起軒然大波。

廷尉韓卓出列反駁:“太后此言差矣!先帝在位時,宦官把持朝政,先帝亦受矇蔽!

那些名士忠君愛國,卻遭禁錮,實乃國之損失!”

太常馬日磾也緊隨其後:“韓廷尉所言極是!

黨錮之事牽連甚廣,前太尉汝南陳公(陳蕃)、前大將軍扶風竇公(竇武)等,更是因黨錮而含冤而亡,若不能平反,何以告慰天下士人?”

百官群情激憤,紛紛聲援,一時間竟將何蕊的話淹沒。

何蕊卻面色不變,只淡淡道:“諸位大人的心意,本宮明白了。

只是此事牽連甚廣,又涉及先帝,還是容後再議吧。

還有其他要事嗎?”

她不接招,只一味推脫,士族官員們縱有滿腔怒火,也無從發作。

盧植見狀,悄悄靠近呂布,低聲勸道:“呂將軍,太后此舉怕是不妥,黨錮之禍確是冤案,還望將軍勸勸太后。”

呂布則低聲回覆:“盧公說笑了。

布乃邊地武夫,人微言輕,又不懂朝政,怎敢妄議?此事還是交由太后與諸公決斷為好。”

前後兩次的“黨錮之禍”,本就是漢桓帝、漢靈帝兩位皇帝為了遏制士族的發展而進行的抗爭,效果也不差,極大打擊了士族勢力的進一步擴張。

呂布未來也要徹底打掉作為“國家寄生蟲”計程車族,他又怎麼可能否定掉“黨錮之禍”。

他態度堅決,盧植無奈,也只得作罷。

百官苦勸良久,何太后就是不答應。

終於,一名侍御史按捺不住,高聲道:“黨錮之人皆是賢才,此乃天下共識!太后何故如此固執?

太后言先帝聖明,依下臣看來,先帝重用宦官,分明昏聵至極,何來聖明之言!”

“放肆!”

何蕊再次拍案暴怒:“先帝之名豈容你這狂徒玷汙?來人,將此等不敬先帝之徒逐出殿外!”

別管劉宏(漢靈帝)生前對何蕊如何冷淡,何蕊本人對劉宏的感情多麼淡漠。

她現在都不可能讓人詆譭劉宏,她就得事事打著劉宏的旗號,這樣才能有權力基礎,而且也不會落人口實。

這當然也是來自呂布的指點。

這麼做也確實好用。

隨著何太后命令,殿外兵卒進來將那侍御史拖走,大殿中卻鴉雀無聲,根本無人敢阻攔。

畢竟,那侍御史辱及先帝,確實是自己口無遮攔。

只是把他趕出去,已經是何太后手下留情了。

百官見何太后動了真怒,且句句以先帝為盾,終於暫時不再提徹底解除黨錮之事。

過了一會兒,何蕊冷聲再次開口詢問:“諸公是否還有要事?”

尚書華歆出列:“臣有本奏:呂將軍、尚書盧公、河南中部掾閔子獻(閔貢字)等,護駕有功,當受封賞。請太后定奪。”

何蕊看向袁隗:“太傅以為,當如何封賞?”

袁隗撫須道:“護駕乃大功,自當厚賞。只是封賞關乎國體,需謹慎行事,不如由群臣共議。”

“既如此,今日便議一議吧。”何蕊順水推舟。

但她話音剛落,周毖卻再次出列:“太后,除護駕之功外,袁司隸(袁紹)、袁虎賁(袁術)、曹校尉(曹操)等人誅殺宦官,為大將軍復仇,亦有大功,不如一同商議封賞之事。”

“荒謬!”

何蕊聞聽此言,頓時暴怒。

她腦海中瞬間想起前天夜晚那縈繞皇宮的火光,和慘烈無情的殺戮,以及隨之而來的狼狽落魄的逃亡。

這一切都“拜”周毖所言之人所“賜”!

他們不僅沒有悔過之心,現在竟然還要以此邀功!

他們和呂布、盧植等人哪有絲毫可比性!

簡直無恥至極!

何蕊完全忘記了昨天呂布的提醒,憤怒地在珠簾後站起,冷聲呵斥:

“周毖!他們攻破皇宮,致使本宮與陛下流落荒野,險些喪命!

本宮不加以懲處已是寬宥!你竟還敢為他們請封!我看你是昏了頭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