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李秀的驚訝王根生則是搖頭道:
“這種炮類似於迫擊炮,而且考慮到方便運輸和射程的原因所以炮彈並沒有設計的太大太重,其炮彈重量也就一點七噸,差不多咱們現在這枚四百零六毫米艦炮,炮彈的兩倍重量而已。所以這個小戴維炮雖然口徑最大,但是威力卻不是最大的!”
沒錯人類製造完成並使用的最大口徑身管武器,雖然是米嘓人在二戰末期搞的小戴維巨型迫擊炮。
不過小戴維巨炮雖然設計初衷是為了突破得軍齊格菲防線,但是造出來還沒實戰,得軍就已經投降了。
所以小戴維巨炮除了用來進行一些測試,最終也就成了一個奇觀而已。
而且實際上,就身管火炮而言,雖然小戴維口徑足夠大,但是確實作為一個短管炮,整體並不大。
人類真正用於實戰的最大巨炮,應該是得軍二戰的古斯塔夫巨炮。
這個古斯塔夫巨炮的的名來自於克虜伯掌門人父親的名字,同型巨炮計劃製造三門,實際建成兩門,第二門以工程師妻子名字多拉命名。
而關於古斯塔夫巨炮的製造目的也是很簡單,就為了突破琺嘓的馬奇諾防線。
一戰結束後,琺嘓在得法邊界修築了堅固的馬奇諾防線,這個防線由大量堅固堡壘構成。
因此得軍如果還要報一戰失敗的仇恨,再啟戰端,那麼馬奇諾防線就是一個最大的障礙。
而根據一戰經驗,得嘓人認為對於堅固工事的有效手段就是巨炮。
一戰中,堅不可摧的列日要塞在當時的四百零一毫米巨炮大貝莎的轟擊下迅速攻破,這個經驗讓得嘓人重啟軍備時候,就投入大量資源進行巨炮的研發。
不過第一個搞出來的並不是古斯塔夫,而是口徑六百毫米的卡爾臼炮。
卡爾臼炮可以發射二點一七噸重型炮彈其最遠射程四千四百米米,或者發射一點七噸炮彈到六千六百米。
其炮彈可以擊穿二點五米厚混凝土在內部爆炸。
但是得軍對這種火炮還是不滿意,主要是兩點。
第一是穿甲深度還是不夠,畢竟短管臼炮,其拋射高度有限,重力穿透能力雖然已經很強,但是對馬奇諾防線是否有效依舊存疑。畢竟馬奇諾防線最堅固的堡壘混凝土厚三點五米。
而第二就是射程太近了,要知道馬奇諾防線大量堅固堡壘的火炮射程都是超過十千米,卡爾臼炮射程只有幾公里,都是在堡壘炮的射程以內,這個作為堡壘破壞火力有點不一定好用。
於是得嘓人還是在軍方的直接要求下,開始研製超大口徑的榴彈炮,為了保證射程和擊穿效果,口徑被定在了無與倫比的八百毫米。
最終第一門巨炮在一九四二年初完成。
雖然古斯塔夫的口徑只有八百毫米,但是炮管長度卻是達到了三十二米,就這根炮管的重量就直接達到了四百噸。
其炮彈種類則是有兩種,分別是穿甲彈的炮彈重量七噸,高爆彈的重量則是隻有四點八噸。
在使用重量輕的高爆彈最大射程能夠達到四十七公里,而換成穿甲彈則是隻有三十八噸了。
不過因為太大的緣故,所以射速只有十四發一天,對就是十四發一天,而不是十四發一分鐘。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