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1996

第51章 生氣的嚴小敏

賬本與夢想

嚴小敏把賬本“啪”地拍在李東海面前時,東方電子研究室的白熾燈正嗡嗡作響。

桌上散落著剛到的進口示波器包裝盒,王雪峰和杜建國蹲在角落,正用放大鏡研究一塊拆開的摩托羅拉晶片,焊錫絲在臺燈下閃著銀光。

“你自己看。”

嚴小敏的聲音帶著點發顫,指尖戳著賬本上的數字,“英國ARM的架構專利,三千七百萬港幣;

從矽谷請的三個工程師,安家費加年薪,一千兩百萬;

還有這堆裝置——”她抓起個印著日文的盒子,“光這臺晶圓檢測儀,就花了八百多萬!這才七天,一億港幣沒了!”

李東海剛從車間回來,工裝褲上還沾著機油。他拿起賬本翻了兩頁,忽然笑了:

“小敏,你還記得1996年咱們在證券公司那次嗎?你勸我別買那支叫‘深科技’的股票,說風險太大。”

“那叫深發展,什麼記性啊?那能一樣嗎?”嚴小敏猛地站起來,椅子腿在水泥地上刮出刺耳的響,

“當時你投四千,賺了四萬,是十倍利!可現在你扔出去的是一億!去年你被房東趕出門,揣著僅剩的五百塊找我的時候,怎麼就不想想今天?”

這話像根針,扎得空氣都靜了。王雪峰手裡的放大鏡頓了頓,悄悄把焊錫絲往身後藏了藏。

李東海慢慢合上賬本,從抽屜裡摸出張皺巴巴的火車票,是1996年從申滬回滇省的硬座票。

“你看這日期,去年這時候,我連坐臥鋪的錢都沒有。可小敏,你見過地震後山裡的孩子嗎?他們拿著國外淘汰的傳呼機,對著滿屏英文哭,因為聯絡不上在外打工的爹媽。”

他起身走到窗邊,指著遠處閔行開發區的路燈:

“ARM的架構,將來能讓咱們的晶片比國外的小一半;

高通的CDMA技術,現在看著不起眼,再過十年,手機要是想無線上網,離了它就不行。

這些不是我瞎猜的——”他忽然壓低聲音,“我跟你說過的那個夢,夢裡的華夏,就是因為這些技術被卡脖子,多少工廠停了產。”

嚴小敏盯著他的側臉,燈光在他下頜線投出硬挺的影子。她想起去年地震時,這小子揹著老人往山上跑,腳下磨出血泡也不吭聲;

想起他把賺來的第一筆四十萬,一半捐給了災區小學。可賬本上的數字像座山,壓得她喘不過氣:

“我是管財務的,得對錢負責。楊子青把銀河投資的錢交給你,不是讓你憑著‘夢’瞎造的。”

“我知道。”李東海轉身從保險櫃裡拿出份檔案,“你看,這是文峰集團的授權書。楊子青說,剩下的五億港幣裡,三億是她的,咱們不動;剩下的兩億,我最多再花一億。

也就是說,總投入封頂三億。這一億花完,剩下的全當風險儲備金,由你全權看管,我一分不碰,行不?”

嚴小敏接過授權書,指尖劃過楊子青的簽名,忽然鼻子一酸。她想起自己當初辭職時,證券公司的老領導說她“放著鐵飯碗去跟一個毛頭小子瞎混”

可現在看著李東海眼裡的光——那光和去年在證券營業廳,他指著K線圖說“未來是科技的天下”時一模一樣。

“行。”她吸了吸鼻子,抓起賬本開始重新核價,“但這剩下的一億,每筆支出必須經我手。

還有,高通那公司我查了,那是死要錢的公司啊,專利費要價太高,你得給我個理由,不然我死也不簽字。”

李東海咧嘴一笑,從牆角拖過塊黑板,拿起粉筆就畫:“你看,這是現在的通訊訊號,像條單行道。

高通的CDMA,能讓好幾輛車並排跑,還不撞……”

“啊,我是搞金融的,管理的,技術的東西,我不太懂?”

王雪峰悄悄碰了碰杜建國的胳膊,用口型說:“嚴姐好像不生氣了。”

杜建國點點頭,把藏在身後的焊錫絲又拿了出來,這次,嚴小敏沒再瞪他們。

實驗室的煙火氣

嚴小敏最終還是在高通的專利申請檔案上籤了字。不是因為李東海畫的“多車道”圖有多明白,而是她凌晨三點查賬時,發現研究室的電費單上,有一行小字:

“24小時恆溫裝置,用於晶片穩定性測試”。

“省著點用。”她把簽好的檔案扔給李東海時,手裡拎著個保溫桶,“徐文靜說你們昨晚又沒吃飯,讓食堂蒸了饅頭,就著鹹菜吃。”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